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女性可得多關心自己的排尿情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提醒,根據本土資料顯示,國內35歲以上婦女,每4個人就有1人有尿失禁困擾,盛行率如此之高,但就醫比例卻相對較其他疾病低很多。事實上,只要找對5大類尿失禁成因,婦女朋友是可以擺脫尿失禁所帶來的困擾。
張德撝說,所謂的尿失禁定義,是指來不及到廁所,尿已漏出來。然而,一般常見女性朋友們常常會把它和急尿與頻尿搞混,急尿是指無法憋尿,一有感覺就要衝去廁所;頻尿則是一直想跑廁所,要釐清狀況才能對症治療。
一旦搞清楚什麼是尿失禁之後,醫師強調,大致上可以將尿失禁分為五大類:應力性、急迫性、混合性、暫時性、滿溢性。
張德撝說,其中以「應力性尿失禁」最為常見,約占一半,當膀胱受到壓力時,例如咳嗽、大笑、跑步、搬重物等,就可能漏尿,常見因素為懷孕、自然產及退化。
另外「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是膀胱有病變,導致過度敏感,一有尿意就可能漏尿,會伴隨急尿狀況。「混合性尿失禁」是同時有上述兩種類型尿失禁。「暫時性尿失禁」常見原因是發炎、感染、便秘、藥物副作用等,只要治療症狀或停藥後,即可回復正常。
最後則是「滿溢性尿失禁」,張德撝表示,男性較常出現,膀胱出現神經性病變,過度飽脹而不自主的溢流尿液,如果是女性有這一類問題,通常是因糖尿病使得神經感受度變差,膀胱很脹卻無感,造成漏尿。
張德撝說,尿失禁治療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嘗試保守治療,最重要的是勤做「凱格爾運動」,坐在椅子上冥想有一滴水,試著用骨盆底肌吸住,以強化骨盆底肌群,一天照三餐練習,每次做10下,訓練3個月較能看出效果,約有半數病人可改善症狀。
第二種方法是使用磁波儀,透過電流或磁波刺激骨盆底肌肉,促使骨盆肌肉收縮、運動,達到強化骨盆肌群,進而改善尿失禁。第三種方法是生物回饋訓練,即進階版的凱格爾運動,透過貼片偵測做凱格爾運動時是否用到正確的肌群。
張德撝表示,若保守治療未見改善,則須使用藥物治療,至於手術治療是最後手段,主要針對應力性尿失禁,目前主流是做「無張力性中段尿道吊帶術」,在中段尿道放置人工網膜,透過人體自行纖維化的效果,讓網膜與尿道旁組織產生鑲嵌及固定的作用,讓骨盆底支撐力更加穩固,減少用力時漏尿機率。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妙齡女「那邊」長出龍眼大腫塊 痛到無法走路!竟是免治馬桶惹禍
食安標示新制! 錠狀、膠囊營養標示「免換算」單位改一顆、一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