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台北報導
立法委員許毓仁今(29)日邀請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城市科學計劃主持人Kent Larson與政府相關部門分享計劃內容與經驗。許毓仁表示,他期待無人車立法儘速通過、2018年可以成為台灣無人車的元年。而Larson也建議,以臺灣的環境,很適合參考北歐國家的無人車政策。
許毓仁更透露,除了繼續推動「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管理條例」,未來將會和電電公會常務監事、峰鼎電子董事長游文光成立無人車與智慧交通聯盟,期盼台灣不會在這個有10兆美金產值的產業中缺席,能佔有一席之地。
Larson在會中不但分享了城市科學計劃內容,更為專業向台灣智慧交通政策提出建議。他認為,例如台北,有比許多大城市都完整的公共運輸網,擁有適合發展智慧交通的體質,而首先要先了解市民對交通工具的使用行為、目的和習慣,收集數據以建立模型,以其設計出適合台北的智慧交通模式。
Larson提到,在城市科學計劃中,團隊設計了「無人單車」實驗計畫。當時發現,頂級的自行車品牌和許多自駕系統相關零件,都是來自台灣。他認為,以台灣的技術基礎,是可以在全球智慧科技產業中有所為的,但是台灣目前仍是「有技術、無產業」,相當可惜。
MIT多媒體實驗室研究科學家、台灣出身的鄭昭仁說,台灣要從「期待歐美大廠來台灣做無人車測試」的心態,轉為「取回主導權」的企圖心,應該去找到產業中可切入的領域、新的東西來挑戰。
這次分享,科技部、交通部、經濟部、國發會、工研院資通所、運研所及車輛中心等皆派員出席,關於政策,各部會、單位皆熱烈提問和討論,Larson也以經驗提供建議。
在法規參考方面,Larson說,無論是美國的以市場導向制定法規,或是中東國家從上而下來執行政策,都不一定是最好的。他認為應要找到市場考量和政策考量的平衡點,而對台灣來說,北歐的無人車法規最值得參考。
MIT博士候選人、城市科學計劃研究員、同是台灣人的林家樑則補充,發展智慧交通必須結合「科技」、「設計」和「法規」3個層面,這次MIT團隊來台提供技術,和北科大合作,希望能培育更多人才。
現場參與討論的部會人員對於收集國民交通數據部分,提出了隱私方面的疑慮,Larson解釋,希望民眾願意提供這些資料確實不容易,但政府要提出前景,必須讓民眾知道,將這些數據提供給相關單位運用,能實質上讓生活變得更好。
car2go自駕系統負責人Wolfgang Gruel則指出,在處理政策時,很難完全符合每位使用者的習慣,而政府應該要有對於未來5年、10年的城市交通情境想像,去引導民眾,也就是使用者。
許毓仁表示,「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管理條例」的推動獲得跨黨派的支持,交通部也期許今年年底前可望完成無人車相關法案草案,他認為2018年會是台灣無人車和智慧交通的元年,期盼台灣的立法能跟上科技的腳步。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立法委員許毓仁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