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蘇元和台北報導
先前已要求交通部公開車測資訊的立法委員徐永明今天(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隸屬經濟部的車測中心其實有能力做更多安全檢測,但隸屬交通部的車安中心卻沒有想要增加安全檢測項目,政府應該跨部會協調積極處理。他批交通部漠視人民交通安全。
徐永明表示,交通部現行車輛安全檢測基準項目僅有「前面偏置」及「側面」,結果也只有通過與不通過並沒有有分級,他質疑為何不含其它重要項目納入,相較於中國的測試項目,台灣還比較少。
徐永明說明,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運輸安全網站資料顯示,前面和後面撞擊導致的傷亡比例從2013至2015蠻高的,但目前車測並沒有「前面全寬」、「後面」等撞擊項目,所以增加訂定此安全標準是很重要的。
徐永明質疑,若實際上傷亡是有影響的,那這兩個項目的安全檢測為甚麼沒有?與中國比較,中國前面、後面全撞都是有的,更不用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較交通部僅依「前面偏置」及「側面」撞擊測試項目合格,車輛即可上市,根本是漠視人民安全。
徐永明表示,請問部長賀陳旦為何不做?是否想圖利掩護誰?希望交通部不要抗拒,也不要圖利廠商,因為更多的資訊提供給消費者,對廠商而言也是有幫助。
汽車專家龐德表示,無論今日國內車測中心是否有能量可做,都還有國外的檢測單位可以協助,重點是國內碰撞法規是否能與他國相比或是更加先進。台灣交通狀況變數很多,若沒有閃躲,車輛就是遭到全面的撞擊,此部分目前沒被檢驗到,是很危險的。
龐德表示,目前只模擬側撞是有放水嫌疑的,應該是要加入「前面全寬」、「後面」等撞擊測試以及車輛頭是否可耐衝擊等。
台大機械系助理教授李綱表示,贊成國內法規應該向歐美重視消費者看齊。從車廠觀點會因增加成本而反對,但從正面角度來看,增加測量項目對於增進車廠品質會是好的壓力。李綱助理教授表示,目前測量僅用電腦模擬來完成是不夠的,還是需要靠廣泛的實測。
李綱教授建議,從正面看待此問題,而非僅是注意到與廠商對立。徐永明說明,重點還是主管機關的決心,若「前面全寬」跟「後面撞擊」影響都很大,就應該要注意。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中心副總經理崔金童表示,關於「前面全寬」跟「後撞油箱」等撞擊測試,事實上這兩項都已經建立。而關於「側面立柱」撞擊測試,依目前ARTC的能力,應該沒有問題,不過,依照歐盟、美國要求列入測試時,需要特別設備做測試,需要增加花費1千多萬,目前暫時沒辦法。
崔金童表示,若增加測試項目,車廠雖然會增加測試成本費用,但國內政策是要保護消費者安全,不可諱言愈多測試對於消費者而言愈安全。
龐德補充,關於撞擊測試,基本上不僅是看車輛被壓扁到甚麼程度,另外車輛被撞擊後,門是否能被開啟、人員傷亡程度等才更是關鍵。雖然同外國車款的車輛在台灣生產,其外殼跟結構沒有問題,但同款的車在台灣的生產規格,有些安全配備像是氣囊數量等有可能被拿掉,那是我們最在意的地方。
徐永明表示,會不會同樣的車款在不同國家的安全性是不同的,交通部應該針對更本土的需求,增加安全測試。他也表示,辦公室將召開協調會,請交通部次長說明到底交通部是站在人民的立場,還是維護車廠的利益。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