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陳儀潔、王聿瀠、劉宇軒、范綱儀/台北報導
有近視王國稱號的台灣,近年來因為國人重度使用3C產品,加上沒適當休息,造成大量藍光傷害到視網膜的黃斑部,高度近視引發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及白內障等眼睛疾病患者大幅增加並出現年輕化趨勢。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兼任主治醫師陳延誌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表示,院內導入德國3D眼科手術顯微鏡,手術過程醫師能獲得更加立體清晰的影像,已應用在多項眼科手術中,有效減少併發症出現機率。
白內障是老化的自然現象,水晶體隨著年紀慢慢變得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台灣50歲以上患有白內障有六成、70歲以上長者更高達九成有白內障。近幾年因為國人重度使用3C產品,加上沒適當休息,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之下,白內障患者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白內障情況嚴重時就需要置換人工水晶體,傳統顯微鏡在手術時需要強力光源照在眼睛上,對患者來說並不舒服,時間一長甚至會傷害到視網膜,新型3D眼科手術顯微鏡能降低70%亮度,大幅減少對患者眼睛的刺激。
陳延誌分享,新型眼科手術顯微鏡可以廣泛應用在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青光眼、角膜移植等手術上,相較傳統顯微鏡更加提高手術效率。就曾有病人反應開刀過程覺得太亮,不舒服,所以遲遲不願動另一眼的白內障手術,建議採用3D手術之後,病人反應手術過程確實更舒服。
陳延誌說,特別是裝入高階散光矯正水晶體時,一但矯正軸度出現誤差,可能造成相反效果,現在新型3D白內障手術,還可搭配術中導航系統,精準定位眼睛的散光軸度,即使病人稍微偏頭,都能即時優化定位,讓醫師最後放入人工水晶體時,可以完整、精準的放置在正確軸度上,提升手術精準度及術後視力品質。
除了白內障手術,新型3D眼科手術顯微鏡在輔助視網膜剝離手術時也有很好效果,醫師表示,因為視網膜剝離常見就是微小的視網膜破洞導致,需要找出病因才能進行治療,傳統光學顯微鏡觀察視角受限,對比較周邊的視網膜較難完整掌握狀況,透過3D系統輔助能更清楚的找到病灶。
此外,3D眼科手術能夠呈現4K高畫質手術影像,讓醫師及助手看清楚每個細節。陳延誌指出,像是治療一名45歲男性的黃斑部嚴重劈裂時,因為高度近視導致視網膜相對較薄,藉由OCT斷層掃描即時影像,清楚分辨視網膜或下方組織,手術移除纖維膜的拉扯過程中,可以減少對視網膜產生的破壞,增加手術成功率和術後恢復速度。
陳延誌建議,用眼30到40分鐘就要適時休息一下,看看遠方或是閉上眼睛,還可以偶爾用溫毛巾熱敷、多攝取紅綠色蔬菜水果等,藉此減少眼睛的不適感;平時補充葉黃素能延緩一些黃斑部病變發生的機率,攝取深海魚油或是亞麻仁油能有效改善乾眼症,建立良好習慣才能維持視力健康。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小文子會客室》高度近視眼底病提早報到 德國光學黑科技預防勝於治療
【有影】微創近視雷射手術漸趨普及 眼科醫師:術前仍需完整檢查 不是人人可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