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型中風靠「它」重拾復健信心! 打肉毒桿菌素助鬆開肢體痙攣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年輕型中風靠「它」重拾復健信心! 打肉毒桿菌素助鬆開肢體痙攣
年輕型中風靠「它」重拾復健信心!   打肉毒桿菌素助鬆開肢體痙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打破老年人容易中風的刻板印象,隨著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台灣中風病人有年輕化趨勢!國內門診觀察,45歲以下患者占比逐年增加,這一群年輕型中風患者,往往是家庭經濟支柱,中風後如何恢復生活自理能力並提高回歸職場的機會,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陳彥中醫師點出,常見「肢體痙攣」造成復健的力不從心卡關,所幸健保已有給付,可透過肉毒桿菌素注射一舉「鬆」開肌肉,抓緊黃金復健期。

門診中的年輕型中風病人,一般定義是45歲以下患者,且跟過去年輕型中風多因為免疫疾病、凝血功能異常或心律不整肇禍不同,現在的年輕型中風,也大多數都跟三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年齡下降有關。

陳彥中醫師直言,在臨床上已觀察到門診或住院的年輕型中風病人越來越多;挑戰在於,儘管他們肌力、活力、治療動機都比老年人強,預後狀況來得比較好,但面臨的經濟壓力卻十分沈重。病人迫於病情工作「被休息」,連帶也需要依靠家人的照料,回家照護時一次性的設備如特殊衛浴設備、輪椅、電動床及氣墊等費用4-20萬不等,且每個月家庭照護及人力成本恐超過四、五萬以上,因此對自己的復原情況會更為心急。

偏偏中風來得快,恢復期卻拖得很長。陳彥中醫師說,手腳無力、口齒欠清、吞嚥困難以及手腳麻木、麻痺的現象,是中風患者常見的後遺症,且約有4成腦中風患者會在半年內出現肢體痙攣的情形,肌肉不自主收縮,造成拳頭緊握、手肘彎曲、手腕內彎、肩膀內收等現象,影響所及,幾乎生活上的小動作都很難做到,可能導致無法清潔腋下、穿衣,甚至吃飯、拿手機都十分艱難。

陳彥中醫師指出,原本20秒可以完成的動作,現在要花上5到15分鐘這麼久,落差如此大,讓年輕型中風患者中風後出現憂鬱情緒的比例極高,雖然比老年人更加積極做復健 ,但挫折感也更大。

有位讓陳彥中醫師印象深刻的病人,過去在外商公司擔任中高階主管,因高血壓沒控制好中風,半年後出現肢體痙攣,從原本口才便給變成口齒不清,行動還得依靠拐杖。面對公司請他休長假,加上復健的挫折感,幾乎壓垮他的身心,常一路哭著復健、哭著入睡。所幸在肉毒桿菌素注射輔助下,2到3周後,原本僵硬的雙手終於打開、伸直,才重拾對復健的信心,情緒也穩定許多,讓陳彥中醫師直呼「看到的是一個家庭被拯救」的成就感。

陳彥中醫師強調,健保署積極推動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針對中風患者發病後的黃金期內,提供密集性的復健計畫、整合性的醫療照護,讓病人能盡快回復身體的功能。在常規復健之外,搭配中醫的針炙、肉毒桿菌素注射等治療,效果都很好,尤其是肉毒桿菌素扮演克服肢體痙攣的重要角色。

陳彥中醫師說,肢體痙攣是大腦組織受損,導致無法調節肌肉的緊跟鬆,而肉毒桿菌素就是暫時性緩解。肉毒桿菌素是神經肌肉阻斷劑,可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交接處,抑制乙醯膽鹼釋放,讓肌肉放鬆,一次治療效果平均可持續3至4個月。而國際及台灣的醫學治療指引都很強調,利用這段「鬆開肌肉」的期間,腦中風患者持續積極投入復健,不但可以增加患者的信心,更有助早一點恢復生活功能。

陳彥中醫師指出,中風位置在運動神經通過較密集區域或範圍較大片的患者,肢體痙攣、手腳僵硬的感覺會特別明顯,而健保目前針對中風後滿3至6個月的患者,可經過專業評估申請4個月注射一次的肉毒桿菌素,有助於年輕型中風患者找回生活自理能力;對於小中風、影響範圍小的患者,經過復健,亦有機會重新回職場。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便出血「鮮紅是痔瘡、暗紅是癌症」? 醫師警告別再相信這說法

疫情沒盡頭越要動起來! 最新研究:持續參與休閒活動降憂鬱症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