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 王天淼/台北報導
收到iPhone新機,別忘了確認內外序號是否相符,以免喪失保固權力。為避免洗機集團藉維修為名義以假亂真,蘋果只針對iPhone內外序號一致者提供保固服務。日前有消費者iPhone故障送修換整新機,竟因領機時,未發現內外序號不相符,喪失保固,結果花了近一個月時間申訴,才換回整新機。
消費者邱小姐指稱,去年四月在蘋果官網購買iPhone 6 plus 64GB全新手機,今年一月中發現觸控面板有問題送神腦維修,4個工作天取得整新機,沒想到5天後手機又故障,送修一天後卻接到神腦回覆因內外序號(即IMEI碼)不符,拒絕維修,讓從頭到尾並沒有在外維修的邱小姐十分傻眼。
邱小姐決定維護自己權益,向消保處申訴,同一時間也繼續向神腦爭取應有保固權利。但神腦只告知無法維修的結果,卻不能解釋為何發生此狀況,亦無法幫助她向蘋果證明,手機並無在外維修紀錄。
邱小姐最後不得不自行向蘋果客服反應,甚至與神腦、蘋果進行三方通話。事後神腦只提供相關檢測報告、照片給蘋果,做為是否給予維修保固的評估依據。
在第三次與蘋果客服聯繫後,蘋果願意將邱小姐的個案交由全球工程部門研究,最終確認此案為可維修範圍內,換回整新機給邱小姐。但從手機故障送修,到最後爭議解決,整整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讓邱小姐疲於奔命。
保固與否,業者自己說了算數。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認為,授權經銷商及維修中心與蘋果之間的聯繫管道不夠健全,消費者必須自行與蘋果申訴。蘋果在處理維修爭議的認定也不夠透明。
邱小姐指出,無論是送修、領機,授權經銷商及維修中心,都沒有向她確認手機內外序號是否一致。一般消費者普遍也沒有主動檢查內外序號是否符合的習慣,很可能喪失保固權益而不自知。
消基會表示,消費者不見得有技術背景可以動手腳,不管在法律或情理上,若把責任歸給消費者,實在說不過去。授權經銷商在販售手機之初,就必須向消費者申明蘋果保固條款。
消基會認為,既然蘋果將內外序號列入保固條款中,如果沒有用特別顯著的方式,讓消費者能夠辨識者,可被視為是「模糊條款」。在這樣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主張該條款不屬契約內容的一部分。
經此事件,神腦承諾,未來將加強維修中心人員的訓練,客戶取件時會核對該手機序號,給予完修單,確保日後不再發生類似爭議。消費者在門市購買新機時,也會要求門市人員當場與消費者核對手機的內外序號。
新聞照來源:蘋果官網 www.ap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