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劉宇軒/台北報導
研究顯示,超過9個月未定期檢查會提高孩童產生齲齒的風險,超過24個月的就診間距風險更會大幅增加。兒童牙科醫學會理事長李昀今(6)日在兒童牙科醫學會30周年記者會中表示,近來兒童牙科門診發現許多兒童及青少年長時間未回診,延宕的口腔檢查恐導致齲齒嚴重且不可逆的口腔疾病,呼籲家長和青少年把握「兒少口腔保健123」,維持一口好牙,終生受用無窮。
李昀指出,多數牙科治療與齲齒相關,所以希望1歲之前的孩子就建立「口腔親善之家Dental Home」培養定期回診的習慣,從嬰幼兒開始進行口腔預防性照護,直到成年都能與牙科醫師建立密切的關係。及早介入可以在關鍵時刻提供預防性口腔照護的機會,有助於減少孩子罹患許多可預防的口腔疾病,在病徵之初及早發現,不僅可以減少治療的痛苦,也將連帶降低家庭支出與時間成本。
關心偏鄉學童牙科的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兒童牙科醫學會2016年起與台灣瑪氏公司合作「Extra重拾笑容行動」,走入偏鄉小學為超過1千位學童進行口腔衛教、檢查與塗氟,並招募口腔衛生教育服務隊進入校園和社區為逾3千位民眾進行口腔衛教。2018年在瑪氏箭牌基金會資助下,募集全台各地近500名兒童牙醫團隊,在偏鄉為8千人次孩童進行衛教指導,並協助轉介522位孩子進一步口腔治療。
兒童牙科醫學會提出簡單好記的「兒少口腔健康123」,期望以預防性衛教守護全台兒少口腔健康。首先是1歲前建立口腔親善之家Dental Home,其次是每日持續確實清潔口腔,像是每天使用含氟1,000ppm以上牙膏刷牙至少2次、搭配牙線及含氟漱口水,或是餐後咀嚼20分鐘無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大量分泌以中和口中酸性,降低齲齒風險。
最後當然要每日均衡飲食,李昀提醒,良好的餐飲選擇也是擁有一口好牙的重要環節,吃對食物除了可以強化牙齒及牙齦,也可以打造一口不易齲齒的口腔。3類不易造成齲齒的食物可多吃,包含蛋白質(豆魚蛋肉類、奶類)、高纖食物(蔬菜類)、以及脂肪和白開水。3類含醣食物多留意,像是全榖雜糧類可多補充、精緻澱粉適量吃,添加糖的食品則避免食用,包含蛋糕、手搖飲料、果汁和調味乳。
台灣瑪氏公司總經理、瑪氏箭牌基金會代表潘家安表示,瑪氏公司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一直都相信明天的美好來自今天的努力。因此30多年前總公司的科學團隊發現研究證實嚼無糖口香糖好處很多,就跟全球當地牙醫專家合作推廣口腔健康的重要,分享簡便有效的口腔保健方式。
潘家安分享,品牌在台灣也長期和兒童牙科醫學會等專業團隊合作,進入社區和校園服務,一起響應每年3月的世界口腔健康日等相關口腔保健議題。包括從2016年的「Extra重拾笑容行動」到瑪氏箭牌基金會資助的「偏鄉學童口腔衛教服務計畫」,都是希望跟專業團隊一起為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的口腔健康盡一份心力;希望透過這些持續不斷地努力,台灣民眾可以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也學習到保護口腔健康的各種方法,讓每個世代都能擁有一口好牙以及健康自信的笑容。
新聞照來源:兒童牙科醫學會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Ionex光陽電動車三奪亞軍 二度進駐美式知名賣場舉辦特賣會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