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賴瑞隆等人今(19)日於立法院召開「媒體勞動權益」公聽會,邀集勞動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林佳和、律師蔡瑞麟等產官學界代表,共同研商如何解決媒體產業高強度、高工時等勞動問題;其中針對雇主偽造出勤紀錄、持續規避勞檢的行為,要求勞動部等單位應嚴格處置、提高罰則,並在3個月內提出回覆意見。
劉建國指出,即時新聞的誕生,使報社記者開始同電視台記者追著時間趕製新聞、「隨採隨發」,不再有充足的寫稿時間;他表示,數位匯流使國內媒體產業的勞動條件發生轉變,「工時長、工時認定困難、工作量大、精神壓力更大」是媒體工作者的常態。
「數位匯流」通常被理解為傳統上相對獨立的三種業務──電信、網路、廣播電視──隨著科技及政策的推展、逐漸在各個層面趨於匯流,此現象於媒體產業尤為顯著。而在新科技、新媒介的快速變化下,台灣媒體從業人員的勞動條件不斷惡化,卻於此同時背負著「社會亂源」之罪名,據調查顯示:記者薪資自2003年起持續下滑;平均每週工時近54小時,較各行業平均值高出9小時;有記者連續上班逾36小時、甚至1個月完全沒有休假的案例。
近年來各家媒體搶作即時新聞,對於這些多出來的工作量,資方多半不願增聘人力,而是讓原有記者額外吸收。在求快、求量的同時,記者本身的專業自然成為了犧牲品。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曾受訪表示,很多閱聽人習慣把對新聞報導的不滿歸咎於第一線記者,辱罵他們「腦殘」,但真正的問題是整個媒體產業都生病了,「如果給的環境不是一個『人』的環境,怎麼可能期待媒體報導突破目前的限制?」
台灣數位匯流發展協會理事長吳世昌指出,善用數位匯流事實上可以減少記者的負擔,錯在資方不該變相壓榨員工。
劉建國形容記者跑新聞像競賽,首先要搶快,隨後還要為了點閱率衝刺,「雖然勞動部公告了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但此指導原則似乎幫助不大。」他認為,新聞傳播不應建立在「對媒體工作者勞務付出之剝奪」,因此今日邀集相關部會召開公聽會,「希望藉由直接對話、大家來集思廣益,共同努力來改善媒體勞動條件。」
與會的台北市議員洪健益表示,網路即時新聞如今成為各家媒體群雄爭霸之地,多數記者為此下班後仍隨時待命,他呼籲政府與社會應該要正視並保障媒體工作者的勞動權。立委洪宗熠更指出,在美國,媒體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之外,透過報導資訊影響社會輿論,保障民眾知的權利以達到監督政府之效,是民主重要的第四權;如今媒體勞動條件日趨惡化,政府若不積極面對、加以改善,將使新聞品質成為一種奢求。
「我進紅樓201會議室採訪不下300次,但今天是第一次以媒體勞動者身份站在這邊。」全傳媒工會理事長鄭一平與多位業界代表痛批,當前雇主連續規避勞檢、要求勞工填寫不實出勤的現象,不僅涉及「偽造文書」、「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等刑責,更營造出勞檢有所改善的假象。此外,現行勞動檢查法針對資方規避勞檢只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他們認為勞動部對此現象應嚴格處置、提高罰則,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慧說:「勞動者的血汗已經不用再證明,是要拿出辦法解決!」
與會勞團代表及立委亦要求,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針對媒體換照評鑑等,皆應納入勞檢指標,鄭一平說:「NCC評鑑都只面談資方,工會從未被面談,如何了解勞動實際狀況?」而為了強化工會組織及團體協約力量,勞動部應正視勞團長期訴求,企業員工只要達所有工作人數的1/3就可籌組工會。鄭一平表示,提升勞動權益的好方法就是成立工會,然而現行工會法規定30人以上才能組工會,但在媒體環境改變下,出現了許多百人以下、甚至不到30人的小媒體,因此希望能修法降低工會成立門檻。
對此,勞動部次長廖蕙芳表示,勞動部的態度一直都是希望能讓多一點企業工會成立,降低工會門檻也有納入修法草案,然因工會法涉及各行各業,勞動部將持續跟各界溝通,並於3個月內提出研議方向。
NCC主任秘書蕭祈宏指出,現行做法是,依據雇主所提供的申請評鑑換照資料,並交由審查會審查;審查會成員多為外部委員,當委員有疑慮,可隨時要求雇主進一步提供資料或到現場了解。至於將勞檢納入評鑑項目或面談勞方,NCC會著手規劃,3個月後提出研議方向。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勞動部淪「資」動部?立委提禁止「薪資面議」碰壁
【匯流新聞】揭政府「美麗謊言」 五一勞工遊行反剝削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