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王少筠綜合報導
年假結束,許多人腰圍都多了一圈。近來風行全球的「5:2輕斷食」強調不挨餓、輕鬆減,讓不少生活繁忙、無暇運動又控制不了口腹之欲人趨之若鶩。
「輕斷食」起源於英國,是一種將古老的斷食經驗與現代人生活方式結合,進而提出的一種改良斷食法。
所謂「5:2」指的是,在一星期中,任選2天為斷食日,其餘5天可正常飲食。在斷食日的期間,每日總熱量攝取,女性不超過500大卡,男性不超過600大卡。斷食日不一定要連續,可根據個人的生活習慣規劃適合自己的時間。
營養師宋侑璇表示,當身體攝取的熱量變少,大腦控管「饑餓感」的下視丘就會發出警訊,將體內原本封存的脂肪拿出來燃燒,這就是變瘦的開始。
在斷食最初的幾個小時內,原本在血液流通的葡萄糖會被消耗完畢,此時如果沒有進食,身體就會將原本儲存在肝臟的肝醣,分解成為葡萄糖進入血液中,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濃度。當肝醣也用盡,大約是斷食後的8-12小時,身體就會開始燃燒脂肪,以提供所需能量。
不過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致堅則認為,當肝醣也用盡後,身體除了燃燒脂肪,同時也會消耗組成肌肉的蛋白質;一但肌肉量減少,新陳代謝就會變慢、基礎代謝率降低,接著就容易導致復胖。
上海市同濟醫院營養科主任吳萍醫生表示,「輕斷食」並非人人適合,如果隨意嘗試,可能危害身體健康。因此,在開始「輕斷食」前,需要對身體狀態進行評估。
首先,以身體質量指數(BMI)評估自己的體重是否在適宜範圍,若BMI值小於18.5則不宜進行「輕斷食」。其次是評估消化道功能,如果平時有中上腹部不適,並常出現反酸、反食、胃痛等胃腸道症狀,則應少量多餐。
其他不適合「輕斷食」的人還包括:心、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及中樞系統有明顯病變者;腫瘤患者;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穩定、低血糖者;孕婦及哺乳期女性;發育中的兒童、青少年;70歲以上年長者;低血壓者;嘗試「輕斷食」後感覺疲倦或昏厥者。
國泰綜合醫院營養師張斯蘭建議,減重未必要靠「輕斷食」,若一天飲食能減少熱量500大卡,例如運動1小時並再少吃一碗飯(約280大卡),持續一周就能減重0.5-1公斤,且效果更持久。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