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眾籌、IP互聯網思維 改變中國電影產業 - 匯流新聞網

DIGITAL

大數據、眾籌、IP互聯網思維 改變中國電影產業
大數據、眾籌、IP互聯網思維 改變中國電影產業

匯流新聞網記者 鄭豪/綜合報導

互聯網產業成為中國電影業新的資金來源,互聯網思維正不斷刷新人們對電影產業的認識,「大數據」、「眾籌」、「IP」等概念電影行業從生產制片,到消費方式,再到產業形態產生了真實而巨大的變革。

「大數據」始於互聯網、指向用戶、可量化投資的新產物,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電影產業。如《我的少女時代》《萬萬沒想到》《尋龍訣》《老炮 兒》等多部影片均熟稔應用了互聯網營銷,與百度糯米等開展「大數據」合作,使電影宣發精准地瞄准受眾,而且比過去鋪天蓋地做廣告成本更低,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不過,中國電影的「大數據」分析仍處於發展初期,約90%以上的電影調查公司把百度指數作為研究模型,得出的研究結果準確確率不甚理想。業內人士認為,大數據應用光靠數據還不夠,還需要懂得如何建立數據模型,去分析這些數據。此外,數據不真實、不透明也是阻礙數據挖掘的一個絆腳石。

「眾籌」為電影新人及小眾電影提供融資渠道和資金保障,也為草根網民提供投資機會,聚集了資金又分散了風險;同時讓投資者成為潛在消費者,對影片起到宣傳作用,有利於推動票房。

影片《大聖歸來》是眾籌的一個成功案例,出品人路偉認為,在以眾籌為中心的社群傳播時代,籌社群比籌資源重要,籌資源又比籌資金重要。眾籌參與人對自己投資的電影的參與度非常高,上映之前就在各種社交平台上自發宣傳電影。

電影平台如果本身具備內容生產及運營銷售能力,便能助推電影的創作生產過程,甚至打通整個產業鏈。互聯網產業,前端是用戶,中間是商品或服務,最後連接支付。如果每一步都可以自己做,並可以直接接入第三方,便能避免環節之間的客戶流失、節省傭金。

「IP電影」是指從熱門的「知識財產」衍生而來的電影。近兩年熱映影片《何以笙簫默》《煎餅俠》《滾蛋吧,腫瘤君》《夏洛特煩惱》等都是由流行的網劇、漫畫、網絡小說和舞台劇等「IP」改編而來。

「IP」除了代表着更保本的票房收入,還吸收和依賴「IP」所積累的讀者群、粉絲群構成的基本市場。追逐「IP」價值雖然能夠有效地控制風險,卻導致電影原創力的匱乏。

想要建立關於「IP」與「泛娛樂」的成功模式,應摒棄資本的急迫心態,培育足夠好的產業環境,創造足夠多的內容儲備,這樣才能吸引更多資金,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新聞照來源 wechat.kanfb.com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