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二 Tue. Dec. 10,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高溫 (Page 4)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涼了,有些高危險群仍得小心發生「熱傷害」。門診就曾有過71歲女性,到朋友家使用蒸氣室,一用20分鐘沒有出來,朋友推門進去才發現人坐趴著,卻意識不清,立刻急診就醫,人意識清楚,但體溫高達39.3度,全因高溫過度流汗導致熱暈厥。 奇美醫學中心職業醫學科主任蘇世斌表示,明顯的例子,過去還有35歲男性,因為在工廠鍋爐旁工作,大量流汗…
▲(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來高溫屢屢破紀錄,待在冷氣房裡成為唯一選項,但中醫師提醒,特別是平常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質偏虛弱的人要當心,因為其對環境、氣溫調節能力較弱,更容易由於長時間處於相對低溫的環境,引發周邊循環變差,出現肩頸僵硬、肌肉緊繃痠痛、頭痛等「冷氣病」症狀。 58歲的鄭先生,工作多數時間在戶外,但因為近來天氣實在太…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局觀測,台北今(13)日中午飆出高溫38.9度,已打破歷史高溫38.6度紀錄。高溫烤人的炎熱天氣型態持續,國健署提醒民眾,分析熱傷害送醫個案並非全部都發生在大太陽底下,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主因就是空氣不流動惹禍,特別是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的老人和兒童是高危險群。 今年熱傷害送醫…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進入6月以來,全台各地持續飆高溫,但除了要預防中暑之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更得留意「心」危機!醫師就提醒,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的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天氣太熱同樣容易傷「心」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根據國健署統計,心臟病是國人健康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4分…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熱壞人!衛福部今(22)日公布最新監測數字顯示,進入6月以來,全台因熱傷害送醫已多達385人次;醫師提醒,利用環境溫度和相對溼度來計算出實際感受的體感溫度的「熱指數」已經飆升至42度,已落入「危險」的範圍,長時間暴露會熱中暑,尤其,部分人服用感冒藥或肚子疼的藥,恐抑制排汗,更要小心。 過…
▲(照/翻攝自中央氣象局)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真的好熱!中央氣象局表示今(5)日包括大台北、花東等地高溫恐飆破36度,這種天氣最怕引發熱傷害了,國健署提醒,要命時刻通常出現在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此時段或天氣炎熱的時間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6月進入炎熱的夏季,任何人身…
▲對抗「秋老虎」中醫師提供解暑妙方。(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雖然「立秋」已過,顧名思義就是秋天的開始,不過,這段期間氣溫仍偏高,成了人們口中俗稱的「秋老虎」,中醫師提醒,此時身體容易疲倦、乏力,尤其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補充元氣。 大林慈…
▲高溫持續,7月頭一天熱傷害送醫就有22人次。(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溫熱壞人!衛生福利部今(2)日公布最新統計數字,7月開頭第一天全台就已經有22人次因熱傷害送醫,由於氣象局警告未來一周仍然高溫,國健署特別提醒,想要預防熱傷害上身,得隨時隨地做好「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三要訣。 今年夏天高溫趨勢明顯,衛福…
▲隨著氣溫攀升不少人也常感覺性慾隨之高漲。(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溫度變化竟可能影響性需求、性慾高漲?原來日本學者指出,當氣溫達到攝氏28度、濕度高於80%以及風速每秒2公尺以下的情況,男性就更容易產生性衝動。究竟「性慾之夏」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國內醫師表示,左右性慾的關鍵在於男性荷爾蒙,高溫促進循環可能造成分泌較旺盛。 一個…
▲全台各地連日飆高溫,熱傷害就診人次不少。(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各地連日飆高溫,中央氣象局觀測,宜蘭土場測站昨更飆出39.9度,而根據衛福部今(31)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昨全台就有22人次因熱傷害就醫,而7月截至30日為止,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來到383人次。國健署也提醒,包括營建業、漁業、農業等戶外工作者,務必要…
▲史上最熱5月,全台各地熱傷害送醫人數也暴增。(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史上最熱5月威力有多驚人,數字會說話,衛生福利部今(1)日公布今年5月份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總人數多達466人次,整整是去年5月的2.9倍,由於氣溫最熱高峰還沒到,衛福部提醒民眾,接下來外出依舊要慎防高溫傷害。 衛福部「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