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權條款
星期一 Mon. Sep. 09, 2024
Weather Widget by interconnect/it
HOME > 標籤 > 下背痛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70歲老翁,過去數年一直有背痛及下肢痛的情形,且從一開始僅在特定姿勢及長時間行走時才會不適,近2個月惡化成突然、持續性的下背痛及雙下肢酸麻加劇,無法持續走路超過10分鐘,原本不太積極治療的他,為了年底要與親友出國遊玩,緊急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患有「椎弓根解離性滑脫」。 收治病人的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表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長期下背痛,小心!可能不只是普通的痠痛或疲勞,還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的警示。國內醫師就提醒,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人,有幾大警訊千萬不能忽視,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僵直性脊椎炎在台灣的男女比例約為4:1,且病患常有家族病史。目前尚無法治癒,但透過適當治療可以有效控制症狀並減緩疾病…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下背痛只是工作太勞累?台中一名33歲的外籍移工,出現下背痛的困擾持續一年,原本只是工作時下背感到不舒服,後來蔓延到左腳大腿、小腿後側有麻痛感,原以為只是工作勞累,但休息幾天都不見好轉,疼痛及麻痺反而加劇,甚至連日常走路,上下樓梯都感到疼痛,睡覺也無法平躺,受不了就醫才發現已經脊椎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纖維環破裂。 台中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出現下背疼痛、肢體疼痛或是痠緊、僵直等不適感,小心可能是腰薦椎退化性關節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外科主任馮睿哲提醒,如同皮膚在退化過程中會有毛髮變白、皮膚鬆弛等現象,骨關節系統也會隨年齡退化,腰薦椎也不例外,一旦有症狀就要小心。 腰薦椎是骨關節系統的一部分,其獨特性在於彎曲活動外,也承載身軀的重量。而腰薦椎在…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高達8成的台灣人都被它折磨過!根據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統計,高達8成國人在一生中至少會遭遇一次「下背痛」;奇美醫院一般醫學外科主任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洪翊傑表示,大部分民眾常輕忽背痛的嚴重性與影響,儘管多數人的急性背痛會隨著時間自行緩解,但仍有近1至2成的病人在發病2個月後會時常復發,若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甚至可能演變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55歲的男性業務員,是名符其實的老菸槍,菸齡超過30年,每天都得抽個1到2包才過癮,日前突然出現喉嚨沙啞及下背部疼痛的症狀,影響談生意,才跑醫院檢查,沒想到影像檢查結果竟發現腰椎骨疑似「被吃掉」,證實是肺癌第四期併發癌細胞多處骨頭轉移。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戴芳銓指出,該名男子是老菸槍,今年2月開始出現喉嚨沙啞…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多年來下背痛揮之不去,今年81歲的林女士,因為疼痛逐漸延伸至左大腿及左小腿,行動不便還影響睡眠,2年之間接受了多次神經叢阻斷術及高頻熱凝治療減輕疼痛,但術後不久疼痛就復發,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僅能靠管制性止痛藥物支撐,經評估不宜再做手術的她,最後在醫療團隊建議下,接受「脊椎神經電刺激療法」才總算能停掉止痛藥。 新光醫院疼痛科主任…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35歲的陳小姐,自從生產過後,只要每一次生理期來臨前,經常覺得腰痠背痛,尤其是下背痛嚴重,備受折磨,雖然長期接受復健治療,但只能部分緩解症狀,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棘手的毛病,其實是薦髂關節不穩定及功能不佳所造成的下背痛。 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主治醫師董宥汝表示,進行周全性結構式評估後,發現陳小姐薦髂關節不穩定,便進行徒手復位治療…
▲背痛會嚴重影響民眾生活品質,造成生理及心理負擔。(示意圖非當事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下背痛問題可大可小,不能輕忽!門診就有一名48歲的壯漢,經營肉舖的他,原本可以輕鬆扛起上百斤的豬肉,卻突然出現背痛、臀部痠麻等症狀,這一年多來都無法久站,導致肉舖生意幾乎停擺,就醫檢查發現不僅嚴重脊椎側彎,同時合併神經根壓迫,多虧透過電腦導航前側位脊椎減壓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提到「僵直性脊椎炎」,一般印象,幾乎與男性、下背痛、家族史劃上等號,但不代表女性就不會罹病!一名26歲年輕女性,從高二起就偶爾出現背痛、疲倦、腳部不適等症狀,但因為症狀斷斷續續,加上曾是籃球校隊,只單純認為是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擔任主管一職須久坐辦公室,背痛問題越發明顯,這才覺得「莫名痛10年」不對勁,進一步檢查後確診僵直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躲疫情,不少人過去2年以來,幾乎以居家辦公、在家活動的生活型態為主,上健身房及戶外活動的機會減少,直接導致門診抱怨腰酸背痛及下肢麻木無力的比例大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骨科主治醫師羅逸帆提醒,避免下背疼痛得靠自己!不良姿勢及欠缺身體肌肉訓練常是退化及骨質流失的潛在危險因素,一定要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及鍛鍊核心肌群,減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