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iPhone可說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產品:銷售量超過10億台、也將蘋果推向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然而,蘋果必須要面對全新運算平台即將取代iPhone的事實,就像十年前iPhone取代了iPod,以及其他電腦一樣。
智慧型手機主導了今日的運算平台,但微軟、Google、Facebook以及蘋果,都已經大力投入了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也就是將電腦圖像整合到真實世界當中的技術。
有一種說法是,有一天這項技術將會在輕便的AR眼鏡中使用,並且取代我們生活中的所有螢幕設備,甚至是iPhone。
蘋果公司與其他科技公司的共識是:智慧型手機市場已經不再像過去幾年一樣是主要的成長引擎了,科技公司需要別的產品來取代。
蘋果CEO 庫克(Tim Cook)熱衷於談論AR,他曾在這個月接受《彭博社》(Bloomberg)的採訪時表示,「我對此興奮不已,忍不住想放聲尖叫。」而這並非庫克第一次這樣談論AR產品。
「AR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有一些十分困難的技術挑戰,但它會以一種『大張旗鼓』的方式出現,而我們也很想知道,要到哪時我們會覺得『沒有AR的生活無法想像』──就像今日的我們不能沒有手機。」
秘密計畫
蘋果從未公開表示公司正在開發眼鏡產品,雖然已經有許多報導指出該公司正在開發一款數位眼鏡產品;雖然蘋果從未談論過未來的產品,但主要有兩種方式給人們一些提示:收購公司,以及發布軟體。
上個月,蘋果發表了ARKit,讓開發者更容易為iPhone製作AR應用程式。
雖然蘋果公司還沒有展示許多ARKit內部的開發中App,不過有一種看法指出,今年秋天,iPhone將迎來大量的AR app。
【匯流新聞網】解析讓蘋果iOS成全球最大AR平台的ARKit
因此,若蘋果眼鏡面世,那麼人們就可以期待一個充滿創意且精美的AR app商店。
在2015年已數億美元收購了一間德國的AR公司Metaio時,蘋果對AR的野心真正開始──Metaio的技術與人才支撐著ARKit,該公司前員工還在蘋果的「特別計畫」(special projects)相機團隊中工作過。
自那時起,蘋果便不斷收購其他家AR技術兼容的公司,據透露,上週蘋果才收購了一家德國公司SensoMotoric,已經發表了一套專注在眼球追蹤技術的智慧型眼鏡,這是許多AR新創公司十分重視的技術。
蘋果收購這間公司使業內感到相當驚訝,因為這間德國公司始終保持低調,因此被許多AR產業的調查忽略了。
但它與Metaio一樣都是德國公司,Metaio的CEO Thomas Alt是德國人,據他現在在LinkedIn上的資料顯示,他是蘋果的戰略交易團隊的採購總監。
蘋果公司員工出席上個月於加州舉辦的擴增世界博覽會(Augmented World Expo)的三人告訴《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蘋果正試圖收購更多AR公司。AWS是世界最大的AR行業盛會之一,微軟、Facebook和Google等大型公司都派人參加。
消息人士指出,蘋果沒有在參加的名單之內,其員工也沒有帶上公司的證件,但蘋果對此沒有回應。
自我革命
蘋果從來沒有想過要搞砸自己的作品,事實上,前員工表示,蘋果開始製作iPhone時,想的是這有可能會取代iPod──儘管在2005年時這是蘋果的一大收入來源。
而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世界可能會迎來另一個平台的轉換──而這可能會影響到iPhone──對蘋果與世界而言比iPod更加意義重大的產品,這一預期已經出現在分析師的預測當中。
創投機構Loup Ventures資深蘋果分析師Gene Munster指出,iPhone的銷售增長會在未來十年內開始下滑。Munster認為,iPhone將被他稱之為「蘋果眼鏡」(Apple Glasses)的產品慢慢地取代,他預計這項產品將在2020年以1,300美元的價格銷售。
「蘋果正在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而他們之前顯然成功做到過了,我認為他們正在為下一場『手術』做準備,而這取決於蘋果眼鏡最終的樣貌,」Munster說,「取代的速度會比你想像中的要慢,但最終,它會取代iPhone的。」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的預測,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到2021年預計每年只會增長3%。過去十年,蘋果公司經歷了一場大浪潮,現在開始退潮了。
但是一個新興的類別也提供了巨大的增長潛力:AR/VR頭戴裝置,根據IDC的估計,到了2020年,此產品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98%。
現在的問題是,蘋果是否願意削減其iPhone的銷量,決心迎來下一波的浪潮。
消息來源:Business Insider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AR戰場一較高下:蘋果vs Facebook
【匯流新聞網】微軟要靠AR技術擊敗Google與蘋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