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委伍麗華今(24)日分享一段她與一位移居台中的原住民長者的電話對話,該長者年逾65歲,仍在工地綁鐵工作,無法享受老農年金,只能靠每月3千多元的國民年金維生。這段對話揭示了原住民在土地分配與福利政策上的困境,讓伍麗華深感無奈。
伍麗華回憶,接聽助理手中的電話後,她得知這位來電者住在台中市,是一位因無土地而無法申請老農年金的原住民。長者訴說,僅靠國民年金難以維生,因此只能繼續在工地工作;該長者也對於政府提高禁伐補償金表示不滿,認為擁有大片土地的人已經很富有,卻能再領更多補償,而像他這樣無地的原住民卻無法得到幫助,他還希望政府推動更多普惠性政策,例如55歲後免繳健保費。
伍麗華向該長者解釋,她了解其心聲,並進一步說明禁伐補償的現況,指出今年發放的禁伐補償共涉及5萬2千筆,但其中僅0.1%的人擁有10公頃以上的土地,這些人合計領走了4.6億元補償金,且其中不少可能涉及借名登記的非原住民;然而,5萬多名原住民中,有9%擁有的土地僅為幾分或少於兩公頃,一年只能領取數萬元補償金。她強調,「90%的原住民根本沒有領取到禁伐補償。」
伍麗華表示,禁伐補償的調整並非為了富有的地主,而是隨著造林獎勵提高,禁伐補償也需相應調整。她也坦言,針對土地正義、借名登記及土地活化的問題,未來必須進一步檢討修正。
伍麗華提到,當她問對方是否更喜歡在都市叢林或真正的山林中工作時,長者似乎理解了她的努力。他表示,「我知道妳很認真,大家都說伍麗華很親切,沒有讓我失望。」最後,長者也鼓勵伍麗華,「妳要加油,我相信妳。」這句話讓伍麗華感到一絲安慰,但也帶來了深深的難過。
伍麗華反思,這段電話讓她感受到基層民眾的艱辛與不滿,未來推動政策時,必須正視土地分配不公及資源利用不均的問題。她表示,原住民的土地與福祉議題涉及複雜的歷史與制度性問題,需要持續溝通與努力,方能找到真正符合正義的解方。
最後,她強調,她會持續站在基層民眾的立場上,聆聽他們的心聲,推動政策改善,期盼不僅是解決眼前問題,更要為下一代打造一個更公平、更有希望的社會。
照片來源:伍麗華粉專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青年服勤同意書引擔憂 吳怡農:《民防法》包羅萬象致誤解
中午來開匯/坦言新青安是對的政策 帥過頭:政府第一次幫年輕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