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刑事局分析資料發現,近日全球通膨呈現走升趨勢,經濟向下風險提高,造成國內景氣趨於疲弱,因此增加了民眾對於金融借貸的需求,也衍生出佯稱代辦貸款的詐騙手法。統計今年至10月23日,這類詐騙案件已發生574件,較去年同期的324件,成長幅度達77%。刑事局舉例,北部地區1名張姓女子,因有小額借貸需求,主動聯繫借貸網站的理財專員,就被以貸款帳戶有問題,總共騙走了22萬元保證金。
刑事局表示,詐騙集團看準貸款需求對象,極需資金的心理,假冒銀行專員以臉書貸款廣告、簡訊、line加好友方式,標榜「保證借得到」,讓民眾落入詐騙陷阱。通常詐騙集團假冒的放貸專員,會直接向被害人以辦理貸款為由,收取各種名目的經辦費用,最終卻無法順利借貸,繳交的費用也不見蹤影。
例如,北部地區有1名張姓女子,因有小額借貸需求,主動聯繫借貸網站上的陳姓理專,對方先是以開辦手續費為由,需繳交1萬元開辦費,等被害人匯款後,陳姓理專又以張女帳戶有問題,要求以其他帳戶匯款,證明帳戶可正常交易。最後又表示,須提供一定保證金才能得放貸,被害人前後共匯款3次,金額達22萬,直至連繫不上陳姓理專,才知被騙了。
刑事局表示,中部地區有名涂姓女子,曾因為打工提供帳戶給詐騙集團使用,帳戶遭警示。在求職無門的情況下,偶然在臉書看到一篇資金週轉的廣告,標榜「急速周轉」。聯繫上1名「林小姐」後,涂女坦承帳戶遭凍結,但急需資金周轉。對方卻表示,為了評估涂女的還款能力,需由另1名產物保險陳姓專員評估,而將案子轉接到所謂的「陳姓專員」處。
警方表示,不久,陳姓專員旋即來電表示,因被害人所有的帳戶都遭警示,信用上具瑕疵將難以貸款。所以,請涂姓被害人要先匯款,到產物保險的公司戶,證明她具還款能力後,就會將匯款款項於信用評估後陸續返還。雖然被害人因為曾遭詐騙,不斷詢問對方「應該不是詐騙?」,最終是被陳姓專員以「保證金需至少達借貸金額的6成」等話術說服。
警方表示,被害人被說服後,只好向胞姊借了帳戶,依指示匯款新台幣10萬元,到指定帳戶內,但後續想追問陳姓專員放貸流程時,沒想到竟遭封鎖,這時才知又被詐騙了。
刑事局提醒,沒有不抵押、不照會、免保人,卻「保證放款」的借貸方式,更沒有利用匯款,就可以證明還款能力或提高個人信用的做法。另外「解凍保證金」及「流水帳系統檢測有誤」都是常見的借款詐騙話術,民眾若有借款需求,務必「只」透過合法的管道借錢,透過銀行就是較為安全的借款方式。
除了匯款證明還款能力或匯款解除警示帳戶的話術,貸款詐騙更具有4大特徵,仿效知名銀行、搜不到相關公司資訊、要求給付證件、標榜一定過件;還有3大途徑,透過臉書假貼文、line假訊息、簡訊等。有借貸需求的民眾務必詳加辨識、不提供個人證件及帳戶,有相關疑問也可撥打110或24小時165反詐騙諮詢專線諮詢,以保護個人財務安全。
照片來源:刑事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