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刑事局分析資料發現,雖然近2年「假愛情交友」詐騙手法的被害人人數,僅佔整體詐騙案件的4%,但卻是排名前5名的詐騙伎倆,而且經常單一案例就發生高額財損,不僅騙走被害人的感情,也騙走被害人的一生積蓄。刑事局舉例,嘉義縣1名50歲邱姓婦人,在Meta(Facebook)認識1名自稱戰地軍醫的男子,兩人在近1年的交往中,婦人竟被對方以幫忙付小孩學費、申請退休、買機票等各種理由,陸陸續續騙走了157萬餘元。
刑事局表示,被害婦人在Meta(Facebook)收到1則好友邀請訊息,對方聲稱自己是葉門的「戰地軍醫」,也是一個有10歲女兒的單親爸爸。出於好奇,婦人同意與對方成為好友,互相加line聊天,但就在往來近1年的時間當中,婦人疑因聽信對方幫忙付小孩學費、申請退休、買機票等各種理由,陸陸續續購買大筆虛擬貨幣,匯入對方指定的電子錢包內,直到發現自己的帳戶竟成了警示帳戶,才發現已被騙了新台幣157萬多元。
警方表示,這名自稱軍醫的男子,最早以需要繳女兒美國學費為由,請被害婦人幫忙,出於善意,她拿出了3萬4000元購買比特幣,匯入對方指定的錢包地址。兩人持續相互甜言蜜語3個多月,軍醫又陸續傳送了一些有關戰亂的慘況照片,表示葉門戰況危險,想休假回美國照顧女兒,婦人又好心用自己的人壽保單借款,甚至解約變現,陸續匯出價值84萬5000多元的比特幣,作為協助軍醫返美的機票及生活開銷之用。
再經過半年的互通訊息,對方又以處理休假的文件費、找替補軍醫的費用等理由借錢,過程中還一直強調一定會還錢。婦人相信了對方保證,除提供自己的帳戶,又申請了信用貸款、信用卡借款等,匯出價值近70萬元的比特幣。一直到兩人往來近1年的時間,婦人某日要去郵局提款,卻被行員告知帳戶已成警示帳戶,才發現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真心全意付出,全進了詐騙集團的口袋,而當初提供給對方還錢的帳戶,也被拿去當人頭帳戶了。
刑事局提醒,網路的發達及社群媒體的盛行,使民眾對網路交友容易產生依賴感,對詐騙集團捏造的人設,產生謬誤的情感投射,只要打造專業的身分角色,言談中摻雜專業術語,就能使被害人相信對方是權威專家,不可能是騙子,且經常在短時間之內就提及約定終生,營造出易引起關懷的情境,更使被害人輕易卸下心防,任由各種情緒勒索予取予求,結果就如溫水煮青蛙一般,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遭詐大筆積蓄。
刑事局呼籲,與未曾謀面的網友來往,務必多存一分警戒心,切勿在聊天過程中透漏過多個人資料、財務狀況,或傳送私密照片,以免遭不肖份子利用;只要對方以各種理由提及有關錢的事情,更要提高警覺,多方查證對方所言是否真實,或儘速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求助,以免成了詐騙集團口中的寶貝、眼中的肥羊、手中的提款機。
照片來源:刑事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iPhone 14 Pro購買意願最高 地標網通宣佈iPhone14系列全面降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