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尋找初心 潘蓬彬油畫個展再現田園詩情 - 匯流新聞網

NEWS

疫情衝擊尋找初心 潘蓬彬油畫個展再現田園詩情
疫情衝擊尋找初心 潘蓬彬油畫個展再現田園詩情

疫情衝擊尋找初心 潘蓬彬油畫個展再現田園詩情 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桃園市大溪區88莊園美術館,將於今年1月25日到7月25日展出潘蓬彬油畫,以「再現田園的詩情」為主題,以萬坪土地,實景打造阿卡迪亞+桃花源的「蘇家莊園」,內容有結合南法莊園的風格,以及融合唐詩宋詞意境設計出來12處景觀。展出30件作品,分別有3個創作子題,包括寶地育珍禽、南法莊園安可、詩情映庭院等。

油畫家潘蓬彬表示,藝術史是人類文明最忠實的鏡子,隨著世界的發展驟變,藝術家們就會對應出引領時代趨勢的作品,但有趣的是有部分藝術家經常反其道而行。以近現代來看,19世紀的工業革命,機械動力逐漸取代手工勞動的巨大蛻變,讓生活便捷、富裕,都市繁榮迅速地擴展,但是當時在法國有一批畫家反而遠離城市,來到巴比松的鄉間生活、作畫。他們就是崇尚大自然的巴比松畫派,不僅出現米勒、柯洛、盧梭等巨擘,更影響後來的印象派。

20世紀大規模應用電力及普及,開啟了各種發明、新科技產業的新時代,這時期稱現代主義,也產生許多新興畫派,例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台灣也跟風了世界的潮流,在當時產生很多前衛團體及畫家。

但是1970年代,台灣因在國際上外交挫敗以及鄉土文學運動,又傳入美國結合超寫實主義採用照片作畫的新技法,加上安德魯‧魏斯(Andrew Nowell Wyeth,1917-2009年)「懷鄉寫實風」樸實精細風格的影響,畫台灣往昔農村社會的鄉土寫實風開始大大盛行。有別於現代主義流行風的鄉土寫實美術,在台灣發展、茁壯及深化,算來迄今已逾50年之久。

潘蓬彬說,目前面臨21世紀資訊爆炸的時代,數位科技一夕之間把一切都改變了,複雜、多元成了本世紀藝術表達的特質。「當代」的大旗一舉,公部門的美術館及大量經費的挹注,當代成為勢不可擋的巨大風潮,裝置、觀念、錄像、行為等才是主流,平面繪畫也以塗鴉、動漫風、童趣插畫等,才會被稱為有時代性。

2020年,全球開始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更為肆虐,是一切都被取消的一年,行事曆上填滿的行程一一被塗掉。藝術活動亦在這波鉅變下,一切休止。藝術何去何從?過去是大哉問!紛紛擾擾下,很難找出個好答案。但,這一次因疫情的衝擊,社會、經濟、民生及國際關係等的影響,屬性雖有差異,但絕不亞於1970年代。

當年畫家們紛紛加入描寫「在農村轉型中瀕臨消失的鄉土景致」,是為了一時風尚,其實也是在尋找一份歸屬感,但太過消沉傷感。這一次,也正是讓藝術家重新尋找「初心」的好時刻。思考,該畫怎樣的畫?

17世紀時,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年)畫了《阿卡迪亞牧人》經典之作。阿卡迪亞,希臘語的意思為「豐足的土地」,是傳說中一個風景優美、四季如春、地理位置優越的人間天堂,也稱烏托邦。陶淵明《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且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雞犬相聞、往來種作,居民能和睦相處,怡然自樂。桃花源與阿卡迪亞一樣,都代表了一個對美好生活的幻想。

潘蓬彬表示,古人說過:「詩者,天地之心。」畫裡的禽鳥、花木、溪水、房屋,成就出來快樂的田園生活、美麗的風景。畫家學習詩人的歌詠,將這些意象的美好,都寄託著人心詩情。疫情未歇,然而一如印度先哲泰戈爾名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畫家創作了美好的畫作,分享與您。

照片來源:博藝畫廊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南台灣2021成交1630億 永慶房產業績3千萬店數增5成

疫情再起 交通部宣布明起大眾運輸具內禁止飲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