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推「國際產學聯盟」盼接軌產業及社會需求 - 匯流新聞網

LIFE

科技部推「國際產學聯盟」盼接軌產業及社會需求
  • 字級
科技部推「國際產學聯盟」盼接軌產業及社會需求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 / 綜合報導

籌組頂尖產學陣容 釋放高端研究能量為產業所用

為讓台灣的大學及企業創新研發能量與全球產業供應鏈接軌,科技部宣布,將投入相關資源,鼓勵大學結盟國內外一流廠商,組成具前瞻發展性的「國際產學聯盟」(Global research & industry alliance, GloRIA),並經由與國內外企業的合作,導入產業的資源至學界,在各領域中打造創新生態圈,走出象牙塔,創造社會效益及產業價值。

科技部表示,未來4年內藉由聯盟成立,希望吸引200家以上具代表性的國內外企業參與,帶動40億元產業研發經費投入學界,也同時把學術前瞻知識、技術帶入業界,為產業培育所需人才4,000人以上,以加乘後續整體的研發能量。

科技部指出,目前已有公私立大學與科大共16所學校,包括AI、生技醫藥、金融科技、綠能科技、航太工程、智慧機械、半導體、新農業等領域提出申請,預計於9月底公布獲得科技部核定補助的聯盟名單。

培育未來人才 打造產學合作創新生態圈

從全球經濟發展的潮流來看,「科技、創新、人才」是各個國家地區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大學更是養成這些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基地。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臺灣的發展需要各類型的尖端人才,為臺灣邁向未來提供重要的動力。國際產學聯盟的成立,就是希望大學的研究方向及能量,能呼應市場的真實需求,經由國內外企業不同的交流合作,慢慢形成一個科技創新的生態圈。

在這個生態圈中,讓臺灣學界和國內外產業巨人站在一起思考,並且藉由國內外產業資源的挹注,讓台灣的學術研究獲得更多的能量進而達到加乘的效果。整個過程可以分成3D1C四個階段:

首先是Discovery-企業帶來國際最新的市場需求與趨勢,讓學界探索方向更貼近市場需求;第二是Development-透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讓學界了解業界的運作方式,並針對業界需求進行研發,讓學生提早接觸產業運作模式,不需畢業後再重新摸索。

第三是Delivery-經過實做演練可以激發創新創業的能量,刺激學生創業並再加入生態圈中;最後則是Commercialization-針對市場需求,將研發技術進行商品化,創造研究成果的最大貢獻給社會。

而國際產學聯盟的推動,結合政策上的支持,例如科技基本法的修訂提高學研機構技術移轉的意願及效益,科技部將用更積極的作法,讓臺灣學術研究方向在源頭就進行改變,打底基礎研究並創造科研的新價值。

翻新舊有體制 與國際接軌

陳良基部長提到,臺灣擁有許多優秀研發能量和團隊,但是一直缺少走向市場的臨門一腳,需要相關的組織來協助。以美國MIT為例,該校的產業聯絡計畫(Industrial Liaison Program, ILP)是將產業與MIT緊密連結的重要關鍵。

ILP透過具資深業界背景的產業聯絡專家,幫助企業了解最新的MIT研發狀況、提供切合需求的MIT資源給會員公司、針對研發投資及技術授權給與建議等,將學術研究的前瞻性和企業對產品創新的未來發展,進行有效的結合。

陳部長也提到,上週甫參訪號稱「創新之國」的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成立Yissum公司推動大學技轉,在生技醫藥、資通訊及農業上創造極多專利技轉及知名新創公司,透過技轉人員的專業化,大學教授觀念與心態的改變,讓大學成為知識創造者的角色,並藉由人才培育及產學合作,扮演協助社會與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科技部希望借鏡國外經驗,藉由擔任發動者的角色,提供大學相關資源在優勢領域中,整合其他學術研究能量成立國際產學聯盟。每個聯盟所設的產業聯絡中心(Industrial Liaison Center, ILC),將打破固有學校的薪資框架,吸引具有資深產業或創投等專業背景的人才進入校園服務。

此外,針對ILC人員及研究群建立績效導向獎勵制度,各聯盟設立的產業聯絡中心將建立產學收入回饋與激勵機制,形塑成一個正向循環以鼓勵相關人員積極投入。各個聯盟最終的推進目標,是朝向自給自足的產學服務營運機制,補助經費亦將逐年遞減。

在會員分級部分,將建立分級會員加盟制度,提供客製化產業服務,深化大學的學術服務有價化的理念。例如收取會費金質會員20萬美金以上、國際會員3萬美金以上、國內會員20萬元以上,依會員的不同等級提供技術諮詢、研討會、產學合作、人才媒合、實驗室設施使用等客製化的會員服務,或是將會員企業的研發團隊送到校園內,與學校的研究團隊進行合作研發,讓所有會員得到尊榮且量身訂做的服務,並協助臺灣的學校在提供知識服務給企業的過程中,提升科技研究的新價值。

科技部表示,唯有從制度面突破,才能協助大學從內部開始轉化,讓學校重要的研究成果、人才以及技術接軌國際市場,提升國內學術研究團隊的國際視野,以群體力量互補互助提升競爭實力,結交世界第一流的優秀盟友,將科研成果發揚光大,一同躍上國際舞台。

消息來源:科技部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專訪「亞洲•矽谷」人資長蔡志宏(1)讓台灣成為連結矽谷的匯集點
【匯流新聞網】專訪「亞洲•矽谷」人資長蔡志宏(2)台灣新創團隊的機會都在這!
【匯流新聞網】台灣新創系列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