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書房】事故後難察覺的創傷 心理師教你這樣做 - 匯流新聞網

LIFE

【匯流書房】事故後難察覺的創傷 心理師教你這樣做
【匯流書房】事故後難察覺的創傷 心理師教你這樣做

匯流新聞網記者呂怡潔/台北報導

在美國,約有五到六成的民眾在發生重大變故後,例如重大車禍、暴力攻擊等,需要接受心理諮商療癒創傷。反觀台灣,卻很少使用心理諮商相關資源。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鍛鍊心理肌力》(時報出版)書中提到,創傷事件發生後,常見的心路歷程有五個階段,哭喊期、否認期、侵擾期、接納期到完成期。

大多數創傷事件產生的影響不會立即顯現,而會封存多年,漸漸侵蝕我們的心理健康,潛入到我們的潛意識,扭曲人格特質,等到症狀出現後,通常都已經對心靈造成嚴重破壞。而最常見的創傷事件有以下這幾種類型:

一、天災創傷讓人深陷長期的恐懼中

二、職場危機會產生急性壓力症候群

三、氣爆人禍需要長期釋放痛苦情緒

四、身體被侵犯的創傷會對人產生恐懼反應

這些受創者需要有人傾聽並且了解、包容、支持,使其感覺自己被相信。提供受創者足夠的安全感,尤其當加害者是認識的親人、師長、同學、朋友等,更需要讓受創者「免於恐懼」。

而最嚴重的創傷經驗莫過於目睹親人被他人剝奪生命,但是其悲傷的反應卻差異甚大,有些悲傷延續的時間會比較長,有些會持續出現「潛伏性的痛苦」,常會焦慮、流淚,有些則會充滿罪惡感,懊惱自己未盡保護之責。

當家庭面臨重大危機事件,由於家人都陷入悲傷中,有時候會無法從伴侶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哀痛的家庭氣氛會形成壓力,也會改變家人原本的互動方式。

因此,擁有越多越完整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親人、鄰居、好友的協助陪伴,就越能調適危機。特別是親人的死亡方式不在預期中,對家人最具傷害性。需要的話,亦可透過心理諮商和宗教信仰來安定情緒。

創傷事件發生後,越壓抑自我情緒,跟自己越疏離的人,通常需要走更長的療癒歷程,且不知道會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以什麼樣的症狀爆發出來。所以,只要覺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樣,不妨跟心理專業人員討論一下,以確保心靈健康。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