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委員陳冠廷今(29)日舉辦「太空產業發展國際座談會」,共同探討台灣太空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座談會匯集了來自台灣、美國、日本和法國的政府、學術界及產業界的專家與代表,深入討論如何健全太空產業的法律與政策框架,產業發展與面對市場挑戰,並加強國際合作。陳冠廷強調,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提升台灣競爭力、確保在全球太空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陳冠廷表示,《太空發展法》已於2021年5月31日三讀通過,其中第14條明定政府有義務推動太空產業,為鼓勵民間投資、培育產業發展人才、營造在地產業生活圈、協助關聯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等目標,精進提供法律依據。他強調,法律制度健全不僅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更是台灣在全球太空產業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
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余憲政指出,初期計畫會希望讓產業界先累積經驗,才有實力進行衛星自造;太空中心會逐步檢討與更新,依據健全法制框架、完善產業布局、結合台灣自身優勢與布局全球市場等4大方向,持續壯大台灣太空產業。
座談會也聚焦如何強化台灣太空產業的發展與應對市場挑戰,陳冠廷指出,台灣目前已在AI、半導體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樞紐,是台灣在爭取全球太空產業市場中的重要資產,因此在展望未來的「太空時代」,更應充分發揮這些既有的優勢。他舉例,未來嘉義將有無人機航太產業園區的開發計畫,國防航太計劃與太空產業發展相輔相成,將為台灣的產業升級和區域均衡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陳冠廷指出,台灣擁有強大的科技基礎,透過整合產、學的科研創新量能與國際合作,台灣有望在全球太空市場中站穩腳。與會專家和業界代表則針對如何利用這些優勢,提出數項具體建議,期望政府能在政策和資源配置上加強支持,推升台灣在全球太空市場中的競爭力。
余憲政表示,台灣目前產業主力在於衛星製造,其中以氣象衛星、遙測衛星與低軌通訊衛星較有發展潛力。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秘書林德生進一步指出,台灣衛星產業目前面臨代工毛利低、缺乏實證場域、國際接軌程度不高,和專業人才稀少等挑戰。他說,經濟部擬由零組件網系統整合終端發展、協助廠商取得終端設備履歷,以及爭取打入國際衛星營運市場,打造互惠共榮的台灣太空供應鏈。
「政府需要提供水庫而非水龍頭!」台灣大學無人載具研發設計中心的資深顧問蕭學文呼籲,應設置太空產業的類主權基金,才能吸引國際的資金帶動整體產學各界在太空科技的研發與新創。
美商雷神公司執行長孔祥宇則表示,台灣發展太空產業需要考量到後續的全球市場需求,並針對引進國外技術,做出進一步的標準規範,才能有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能力。
最後,座談會討論如何增進台灣太空產業的國際合作。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官柯思遠表示,美國與台灣未來能在高科技與太空產業持續交流,不管是學界、產業與政府方面都期待能建立深度連結,強化台美合作。
陳冠廷表示,希望能藉由此次國際座談會及國會交流的契機,透過立法院為台灣與美國、日本、法國的航太產業搭建更緊密的合作橋樑,汲取相關的成功經驗,也向世界展示台灣可成為值得信賴的夥伴;此次座談會成功匯集各界的建議,為台灣太空產業的未來發展梳理更清晰明確的方向。他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並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確保台灣在全球太空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照片來源:陳冠廷國會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