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的停戰協議破裂,連日來以色列對加薩地區的空襲不斷。而在台灣日前在中部清境地區,發生吃河豚致死的意外。致理科技大學教授何啟聖,針對這兩個時事議題,在課堂上揭露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以色列差點在中國大陸完成「建國大業」的「河豚計劃」,讓學生們驚訝,中華民族曾經與世界距離如此接近。他表示,猶太人在中國建國夢碎後,於巴勒斯坦建以色列,埋75年爭戰因子。
曾任TVBS新聞主播的何啟聖近兩年轉任教職,目前在致理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任教。他不拘泥於教科書上的理論,而以他資深新聞人的特質,結合時事的授課方式,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何啟聖所指「猶太險些在中國大陸建國」的說法,是1930年代二次大戰前,德國納粹屠殺、迫害猶太人,四散的猶太民族,約有二萬人遷往免簽證的上海虹口「租界區」。隨著難民的激增,當時國民政府基於人道考量,遂計劃收容猶太難民,選擇在雲南的騰衝及蒙自境內,設立「猶太收容特區」。而另一方面,當時入侵中國的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州國」,由於覬觎猶太人的財富,可以挹注軍國主義侵略行動,因此積極吸引猶太人由上海轉往東北居住,此所謂「河豚計劃」。
談到國民政府在雲南地區的收容計劃,何啟聖說,主要是當時的立法院長孫科與行政院長孔祥熙的構想,一方面藉收容猶太人贏得美國方面的好感,二來雲南省長龍雲在「領土不容分割」的考慮下,提出「開墾荒地」的構想。當時預計收容十萬名流亡的猶太人。收容計劃是將歐洲猶太人經地中海,從蘇黎士運河進入印度洋,再穿越馬六申海峽至緬甸,再由滇緬公路進入雲南。不過,其後由於德國與義大利封鎖海陸交通,使得猶太人遷往雲南困難重重;再加上抗戰開打,國民政府無暇他顧,讓「雲南特區」的計劃無疾而終。
何啟聖繼續說明,至於日本的「河豚計劃」的命名,正是以河豚肉鮮味美,卻富劇毒,來形容要利用猶太人、也要慎防後遺症。日本當時同樣也是看上猶太人龐大的財富資源,希望在「偽滿州國」發展軍事與工業建設,以利日本下一階段侵華行動的推進。不過由於日本忌憚同為「軸心國」的德國不快,激怒希特勒而作罷。
何啟聖表示,猶太民族在中國大陸三地建國的夢碎之後,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因聯合國支持分治方案,猶太後裔以色列人宣布在巴勒斯坦建國,也埋下七十五年來爭戰不休的因子。
照片來源:何啟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