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胡照鑫、張華安/台北報導
總是以亮眼外型吸引大家目光的前台北市議員李婉鈺,再次以美女刺客之姿,積極投入2020年台北市立委北投士林選區選戰,期待透過建築暨都市計畫專業,為民眾打造更好的居住環境。李婉鈺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專訪時表示,就像之前競選文宣提過的「媒體裡,我精彩;政績裡,我實在」,希望大家能看她到過去的努力與成績,讓認真的民意代表有機會出來繼續服務。
發揮土木建築背景 打造板橋三大亮點
家裡三代都是土木工程專業,李婉鈺從南加大土木工程系畢業之後,發現整天以水泥、磚塊為伍並非人生志向,因此到文化大學繼續進修,拿下建築暨都市計畫博士。「因為土木工程是結構體的骨頭,而女生總是喜歡漂亮的事物,建築是生活美學,因此以建築部分來加強整體專業。」
從小在板橋長大,還是郭台銘板橋國小的學妹,李婉鈺說,大學時期就是民進黨終身黨員,多年前有位男友是民進黨立法委員,當時在民進黨聲勢最低迷的時候,幾位黨內資深同志出來勸說,邀請投入市議員選戰,由於覺得自己應該站出來做一些事,短暫考慮過後就匆促決定上戰場,2010年順利成為新北市第一屆市議員。
「2010年民進黨非常願意給年輕、清新,高學歷的人機會,尤其是女孩子。」李婉鈺說,在那個時候幾乎沒有費很大力氣,就是以一個刺客的文宣方式,把政策論述的很清楚,加上外貌出眾,很快就獲得地方上的支持。
李婉鈺指出,像是目前大獲好評的板橋435藝文特區,就是自己一手推動出來。「從我上任的第一天,就召集了新北市五個局的局長,決心將這個地方活化。」原本荒廢數年的上萬坪園區,力邀藝術家進駐之後,逐步打造出全新樣貌,現在更是親子共遊最佳去處。
另外,素有「板橋母親之河」之稱的湳子溝,原來是瀰漫異味,充滿床墊、腳踏車等大型垃圾的溪流,地方政府多年來都無法成功整治。「因為工程太過浩大,沒有人願意整治,尤其調查結果發現底泥有30米深,清淤的費用估計出來高達20多億。」
由於整治還牽涉上游的污水下水道接管,湳雅夜市油水分離等問題,讓附近居民長期忍受不好的環境。李婉鈺表示,第一屆議員任期好不容易讓湳子溝水質由丁級變成丙級,想不到時隔一年再次回到新北市議會,發現過去努力,全都被打回原形。
於是李婉鈺決定大刀闊斧展開行動,每個會期質詢時,都拿礦泉瓶去現場撈一瓶湳子溝的水,在議會跟當時的市長朱立倫要求經費整治,同時自掏腰包找土木界的高手學長們到現場會勘,研究出子母溝工法,最終讓同樣有土木建築專業背景前副市長李四川同意,撥出兩千五百萬元經費進行試做。
「九個月後,我讓一半的湳子溝清澈有魚,這是二十幾年來,花了二十幾億都沒做到的事。」李婉鈺驕傲的說,成功了一半之後順利要到另其他經費,最後花了一億五千萬將湳子溝整治完成,同時包括地下污水下水道接管都提前完成,另外,湳雅夜市的油水分離設施,也從經發局爭取經費施作。
再加上獲得2018年國家卓越建設都市更新類獎的「府中456」,將原本紊亂的交通動線重新規劃、讓周圍逐漸凋零的老店都重新找回新生命,都是李婉鈺八年任期中的亮點。「我覺得對的事就要做」,雖然這些過程需要經過複雜的協商與協調,就是努力找出最大公約數,「但是絕不會妥協在不對的事情上」。
「這些比較值得令人振奮與驕傲,可惜大家都沒興趣了解。」李婉鈺說,認不認真,拼命不拼命自己最清楚,但是卻因為不斷轉傳的負面新聞,抹煞了自己與團隊長期以來努力的成績。
力搏再回政壇 要讓北投天母改頭換面
現在投入台北市立委第一選區選戰,李婉鈺對於北投及天母地區有很多想法。在文化大學念研究所的她,發現從唸書、市議員任期的十多年過後再回北投,北投及天母完全沒有改變,甚至越來越破舊。
「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老舊窳陋、鋼筋外露的房子,甚至調出資料,發現海砂屋筆筆皆是,好像全臺北市老屋都在這裏一樣,真的是蠻誇張。」李婉鈺認為,天母及北投地區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天然資源溫泉,加上很多極佳的自然條件,像是目前樹葉顏色正美的欒樹,天母地區隨處可見。
「專業的事情,我想還是應該是由專業的人來處理!加上這幾年藍綠惡鬥ˋ國會空轉導致經濟蕭條,國家甚至被派系把持,權力利益分贓ˋ蒙羞民主進步,實在看不下去。所以我基於這些原因,決定投入北投天母區選舉。」李婉鈺提出「醫食住行」各項政策,希望將北投形塑成一個醫療樂齡場所。李婉鈺計劃好好活化這個地區,讓它能夠回恢復過去的風華時代,正是自己都市計劃專業可以貢獻所學最好的一個地方。目前這個選區的立委,是民進黨新潮流系的吳思瑤,李婉鈺認為她已經做了三四屆的議員,再加上一屆的立委,但十多年來這些狀況沒有改變,就是表示她沒有辦法可以做到這些事。
現在李婉鈺經常透過臉書粉專的直播,帶領大家深入了解北投及天母地區的美麗之處,同時也發表自己對於未來的規劃與願景,美景加美人帶動高收視,網路聲勢極高,希望藉此拉抬聲勢,打贏選戰進入立法院,為國人規劃出更好的生活環境。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