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當世界各地的創新教育都在談合作與帶得走的能力,台灣的教學是否有跟上腳步、培育未來的人才?到底要教孩子什麼,才能讓他們得以存活、適應,甚至創造未來?教師吳緯中認為,在過去,競爭是唯一能殺出血路的方法,但未來應該重新定義「贏」才對。
換過各種職業、33歲才成為一位菜鳥老師的吳緯中,如今,在開平餐飲學校、彼得思教育(PTS Education)的持續滋養,以及學生帶給他的諸多反思中,他領悟到,好老師的定義,不是準備一個完美的課程,而是準備面對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人。
贏不是你死我活的爭搶,而是互助互利求共好,讓每個人都找到適合的路,透過合作共創美好。吳緯中分享這些年來,身在開放教育的第一線,陪伴孩子學習自主、合作、關係處理的深度對話,還有那些無數次讓他錐心刺骨、深夜難眠的故事。
吳緯中透過彼得思教育法開啟師生對話,從傾聽、協助孩子找回目的感、恢復與他人關係等,讓孩子找到自己,發展出屬於自己贏的姿態。
吳緯中認為,培養孩子學會表達、找回動機、信任群體、面對衝突、願意給予相當重要。要是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孩子,怎能期待他們一開口就不同凡響?若真心想讓孩子獨立,第一步應該是信任、給予空間。
遇到任何情況,都要讓孩子想到:「不只是我,而是我與我們。」衝突發生,是為了理解彼此的底線,嘗試開創團體中的第三選擇。吳緯中說,不用生命比較生命,而是看見孩子的差異性,將每個不同交織成一片美麗而生機的錦繡。更多內容請參閱親子天下「合作課:從我到我們的團隊練習」。
新聞照來源: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