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台灣近年生育率在世界各國中始終敬陪末座,根據內政部統計,出生率去年更降到7年來最低,每個家庭的孩子都被當成寶貝在疼愛,但如何教育出獨立、規律的孩子,一直是各世代父母不斷學習的課題。由幼教老師及兒童心理專家推出的「儀式教養法」,就是教導家長透過家庭儀式,幫助孩子建立生活中的架構,還能讓家庭更親密、和諧。
所謂儀式,是在特定的情境或時間點,所做的「有意識的行為重複」。像是固定的洗澡程序、用餐程序,每年生日慶生、過年給紅包等等,這些不間斷持續且固定重覆的行為,都是一種儀式。儀式有著特定的規則而且流程固定。
不要小看這些重覆的事,正是這種不斷反覆的重複行為,能幫助孩子去形塑、體驗日常生活,並建立秩序。心理學碩士梅蘭妮‧葛列瑟(Melanie Grässer)與幼教專家艾克‧霍佛曼(Eike Hovermann)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屬儀式,像是在淋浴前喝杯咖啡、穿襪子先穿左腳、看報紙從後面開始看起,甚至是在褲子口袋裡塞入護身符等等,其實這些都是儀式。
儀式基本上「只是」有意識的行為重複,但正是這種不斷反覆的行為,能讓我們幫助孩子更有意識的去規畫、體驗日常生活。經由這種有意識的重複,能為日常生活建立起秩序,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也會有意識並且主動去接受這些秩序。
專家指出,在幼兒園裡如果没有儀式,老師將無法掌控孩子,孩子也會無所適從。只要一個口號,孩子就能立刻集合,吃飯時間一到,孩子就知道要做什麼,這些都是儀式的作用。既然儀式對孩子這麼有用,在家中同樣可以採用適合孩子的家庭儀式。
透過儀式,可以幫助孩子獨自入睡、讓孩子好好吃飯、促使孩子獨立、降低孩子的恐懼感、有助於學習力並能增進專注力、增加家人間的親密感等,專家歸納出上百則適用於家庭的絕佳經典儀式,讓家長循序漸進,每次建立1-2種儀式,慢慢培養擁有強健人格的孩子。
如何有效建立家庭秩序,悄悄置入日常生活流程中,可以參考采實文化出版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家庭儀式:德國家長必備教養經典,運用「儀式教養法」教出獨立規律,與家人感情親密的孩子。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