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差、夫妻失和易患戀童癖 - 匯流新聞網

HEALTH

人際關係差、夫妻失和易患戀童癖
  • 字級
人際關係差、夫妻失和易患戀童癖

匯流新聞網記者黃興文/台北報導

古今中外,總是會在一大群人中發現戀童癖的性醜聞。或許是有名的政客,好萊塢明星,甚至是神父牧師,根據國外研究發現,造成戀童癖的原因多數與後天的心理發展有關,包括人際挫折、夫妻失和等。職能治療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治療戀童癖需要教育、社工等單位一同協助,並透過藥物、心理、及行為治療來達到治癒的效果。

張自強指出,戀童癖是性變態的一種,表現對未成熟兒童性需求或性快感,但對成熟異性不感興趣。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絕大多數與後天發展相關,包括「人際互動受挫」、「夫妻關係失和」、「性發展偏差」、「其他可能因素」等4個關鍵。

他說,患者可能在學校、工作上與人在互動受挫折,人際關係不好,久而久之就把與人互動的興趣轉到較單純較好操控的兒童身上,藉此滿足自己的成就感;或夫妻感情不睦,加上欠缺性生活,也容易將性趣轉嫁到孩童身上;病患心性發展過程中,可能留戀於孩童時期,喜歡孩童或是關心孩童,但這種心理或行為已超出正常範圍,因而造成了戀童傾向。

另外,出現類似精神醫學的人格違常或人格偏差,或是突然遇到重大事故或創傷而退化到喜歡孩童時期,還有因智能發展遲緩,也會造成腦功能損傷,引起戀童病態。

戀童癖可以治癒嗎?如何改善戀童癖的症狀?張自強指出,除了患者本身和家屬的充分配合外。還要透過教育、社工、法務等一同協助,再搭配藥物、心理、行為的治療。目前藥物部分,會給病患使用抗雄性激素限制患者欲望,再利用心理治療矯正對成人異性的排斥。此外,行為治療可利用「厭惡性療法」,也就是說,當病患想要親近兒童時,適時給予催吐劑、電刺激等,利用產生厭惡性的反射,來降低戀童的行為。

張自強提醒,預防戀童癖的發生,在學校教育上應健全兩性教育,提供完善的心性發展環境。一旦患者出現與同學不一樣的互動情形,就需要及早介入輔導。另外,家長、學校要教導孩童重視自己的身體安全,避免單獨玩耍或與陌生人接觸以降低類似戀童癖造成的不幸事件。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