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台江幸福促進隊」運用公私協作合作方案帶動公民參與,將民眾通報資料結合台南市水利局淹水感測數據,開發出精確預警系統。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胡照鑫、程子奕、劉宇軒、尹佳嵐、許哲綱、張夢珊、李盛雯/新竹報導
2018年的8月23日,一場豪雨造成中南部受到重創,其中台南市過半地區都泡在水裡,是當地人多年來揮之不去的夢靨。為了在災害發生之時,迅速傳遞情報、幫助在地人及鄰近地區掌握災情,「台江幸福促進隊」運用公私協作方案帶動公民參與,將民眾通報資料結合台南市水利局淹水感測數據,開發出精確預警系統,共同推動水情防治與環境生態維護,獲得「2022第五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優等獎。
團隊表示,823水災造成台灣西南大範圍的淹水,其中安南區最深達60公分、淹水時間長達2天、停電影響7萬戶居民。當時分布在安南區各地的台江流域志工,利用LINE群組分別傳送各自住家附近淹水路段與道路封鎖消息,事後再將各地淹水情形記錄成淹水地圖,資訊迅速豐富。可惜的是,這些資料沒有管道納入政府單位相關的資料庫,而公部門建置之水災資料,分散於不同單位平台,且預報的警戒範圍過大,導致當地民眾無法有效且即時的取得政府提供的相關雨量、水位及淹水感測資料,難以整合各方資訊。
一群充滿熱血的夥伴於是組成「台江幸福促進隊」要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他們大多是外縣市的水利署員工,因823水災而相聚在台南這塊土地共事,一起走在河水暴漲的河堤,用電線杆的位置判斷前方是農田還是道路。「雖然過程艱辛,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唯有在水災中親臨現場,才可以比較容易掌握淹水原因,提出好的治水方案」,旁邊並肩經歷這段過程的團隊成員默默點頭。
因此,雖然後來離開水利署,轉往學界如台灣大學、逢甲大學、台灣體育運動大學等發展,但研究主題與地點總是圍繞著水災,心心念念著台南。團隊決定將水患經驗化為知識、利用通曉公務體系又有民間參與的經歷,提出社群調查系統,解決台南水災的痛點,「讓公務員不再是單打獨鬥的追水災,而是與在地民眾站在一起,一起追水災。而這些被記錄下來的水災,可以協助政府提出更好的治水方案,保障台江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團隊定期與水利署、市政府水利局、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討論流域相關議題。
團隊結合科技與公民參與,來優化水災作業流程。首先,民眾可利用Google帳號上傳照片、記錄數值、文字、影像、影片等淹水資料,團隊將居民主動提供的通報資料,整合台南市水利局淹水感測紀錄,以時空分析路面淹水熱點預測,精準預報未來10到60分鐘淹水情形,提供當地居民即時預警,做好應變及避難準備。災後,公部門可針對與民眾的共筆紀錄,找出致災原因、準確治理,進而減少公帑浪費,共創雙贏。
▲團隊結合科技與公民參與,優化水災作業流程。
目前團隊已完成記錄及展示平台的開發,過去志工僅針對單一面向調查,現在可在同一點位,觀察記錄包括渠道情況、水位、水質、淹水、水道情況還有生態調查等多個面向的資料,結合當地民眾所通報的居家附近環境調查記錄,整合後的相關資料可供展示平台查詢。若遇緊急事件如偷排、污染、垃圾等,亦可同時通報到LINE群組,可更有效率的找出致災原因,由公民協助政府立即處理,協助災後重建,有效維護台江水環境。整體構想連結在地,運用公私協力合作方案帶動公民參與,共同推動水情防治與環境生態維護,具創新性與社會影響力,受智在家鄉評審團一致肯定,獲得「2022第五屆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優等獎。
照片來源:CNEWS攝影團隊拍攝、資料畫面由台江幸福促進隊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聯發科技智在家鄉】害怕走夜路回家?安全導覽App守護路人街道安全
【有影】線上祈福與神同行 數位光明燈虛實整合雲端平台 聯發科技「智在家鄉」助宮廟數位轉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