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蘇元和/台北報導
針對近來外界對政府推動前瞻軌道計畫的質疑聲浪,交通部長賀陳旦(27日)主持記者會逐一對計畫必要性、鐵路立體化目的、前瞻計畫研擬過程等提出說明。
賀陳旦表示,前瞻軌道計畫不是臨時拼湊出來的,而是建構在未來30年軌道運輸發展願景的前題下,考量城鄉均衡發展與資源配置,將各地方醞釀多年及有助於地區發展的計畫納入,藉由強化軌道與公路系統的整合與分工,希望能打造臺灣的軌道系統成為友善無縫、具有產業機會、安全可靠、悠遊易行、永續營運、以及具有觀光魅力骨幹運輸服務的一套整體性計畫。
據交通部的說明,政府自85年起開始致力於推動公共運輸,先後推出促進大眾運輸發展方案(85-90年)、振興公路大眾運輸發展計畫(90-93年)、提昇地方公共交通網計畫(93-96年)、公路公共運輸發展計畫(99-101年)及公路公共運輸提昇計畫(102-105年),雖已具初步成果,但至今仍有偏鄉交通不便、私人運具持有比例高等問題。
交通部表示,高鐵自財務改善後已具國有型態,去年增設三站後,高鐵服務將擴大整合其他交通系統,所以未來政府推動公共運輸的格局應再擴大,必須更積極會同地方發揮既有軌道的服務功能,整個建設以高鐵和臺鐵路網緊密結合為起點,以臺鐵轉型為基礎,接續是臺鐵機電提升和捷運化,再整合各地捷運和觀光發展,並藉密集投資和整合營運扶植軌道相關產業,交通部於前瞻軌道計畫提出38項計畫,特別預算匡列新台幣4,241.33億元,有其必要性。
賀陳部長也對於近日3位前任交通部長對前瞻軌道計畫的質疑回應,在過去幾年鐵路立體化係為了消彌平交道及都市縫合而建設,但對於台鐵實際的營運效能尚待進一步努力,今後的鐵路立體化建設不能再忽略營運調度層面,才能真正達到鐵路捷運化的功能。
賀陳旦說,軌道建設是公共運輸的一環,前瞻軌道計畫並非獨偏輕軌,而是將高鐵、臺鐵、捷運、公車及Ubike等透過智慧化做一個完整的整合,讓民眾更易於使用及轉乘,另外,糖鐵和觀光性的鐵路支線有改變旅遊風貌的政策意義,未來可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旅遊選擇及體驗。
外界質疑部分計畫仍在規劃中及尚未辦理環評即納入前瞻軌道計畫及地方政府能否養得起軌道建設,賀陳旦表示,有關38項前瞻軌道計畫,需辦理環評作業者計23項,其中已完成環評作業計8項,其餘15項尚未完成環評作業,後續這些新興計畫仍應依相關規定辦理可行性研究、綜合規劃、環境影響評估及都市計畫等各項審議程序。
另外,交通部表示,對於各軌道建設計畫的可行性研究或綜合規劃,也將檢討修訂審查作業要點,要求地方政府就運量培養、票證整合、需求培養等部分,明確提出如何培養需求、運量提升作為及接駁轉乘等配套措施,並要求地方政府承諾一定要逐年落實相關配套作為,因為敢要建設也要養得起建設。
交通部強調,將視各主辦機關執行能量及實際執行情形,持續滾動檢討,以提升前瞻軌道計畫的推動成效。賀陳旦表示,本次未納入前瞻軌道計畫的計畫,仍可循現行審議機制提報,如經行政院核定計畫後仍可由年度一般公務預算補助各地方持續推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