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人工智慧的研發已經幾乎是每個國家、每間科技公司的重點,關於機器人又變得更聰明、厲害的新訊息,幾乎每一小段時間就會聽到。越來越多勞工擔心自己很快就會被帶有人工智慧的機器取代;越來越多專家擔心,機器要變得跟人一樣了,不會有倫理問題嗎?
TED將機器人的議題搬上2017年發表的舞台,在4月23日到4月28日的會期中,邀請到7位講者來談人工智慧的發展。其中,有帶著機器人考東大的新井紀子、讓機器人只能對人類有益的Stuart Russel,和Siri聯合創始人Tom Gruber。他們不只是研發機器人的科學家,更在研究中探討人與機的關係。
機器人「東Robo君」是日本國立情報研究所晴新井紀子所負責的項目,目標讓AI機器人在2020年考上東京大學。《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東Robo君在2016年四度參加模擬考試,總分比日本全國平均高出近70分,物理比起過去成績也有大幅進步,但是整體成績還是上不了東大。新井紀子解釋東Robo君為什麼無法上東大,是因為它沒有閱讀能力。AI並不是真的理解讀到的內容,只是看起來像理解了一樣。
不過,即使機器人在閱讀理解上的能力很難進步,卻還是比大部分的學生表現得更好。新井紀子及其團隊經過驗證,發現許多學生們也不擅長閱讀理解,而最好的教育資源只能提供給相關能力好的人。新井紀子提醒人們,理解能力是人類優於機器人、且短期無法讓機器人追上的,如果無法重視這個能力,那麼自然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人工智慧系統中心創始人羅素(Stuart Russel)了解到人們對機器人的恐懼,是來自於對價值觀問題的擔心。機器人未來會不會以其能力,偏離本來被設定要完成的事情,例如從幫助人類變成統治人類?羅素目前進行的研究,便是幫機器人加上人類的常識和價值觀,使機器人只會成為對人類有益的機器。
Siri聯合創始人格魯柏(Tom Gruber)提出「人工智慧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他認為,這是為了讓機器完成人類不想做的任務,但是不是要和人類競爭。人工智慧的未來應是「超級人工智慧」,為達到人類的需求,和人類合作,甚至提高人們的能力,例如幫人們記住任何東西。機器人與人類的合作,是能將人類不想做的事情做得更好,在魚幫水、水幫魚的過程中,「每當機器變得更聰明時,我們也變得更聰明了」。
延伸閱讀:
【匯流新聞網】馬雲談AI:機器做人所不能才是本事
【匯流新聞網】蘋果聯合創始人:60年後我們去火星、開自駕車、被機器人養著
消息來源:TED Blog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