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有容 / 綜合報導
社群網站最有爭議的,就是有「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s)效果的運算機制:根據用戶平時按讚、留言和分享的行為,得出用戶的偏好,讓用戶只看到與自己類似觀點、相近立場的粉絲團貼文或好友動態。在這樣的運算下,當用戶和這些挑選過的內容再進行互動,也沒有主動搜尋、或加強和不同立場貼文的互動,就會產生「回聲室效應」(Echo Chamber),被篩選過的貼文動態,將會繼續加強用戶對各種主題的本來認知,而不會挑戰用戶的立場。
現在,在各國大選和假新聞議題的趨勢之下,Facebook開始對用戶的動態內容做出一點嘗試──推出不限立場的「主題追蹤」(Topics to Follow)。
科技媒體《TechCrunch》於5月4日發現,Facebook的動態消息中,出現了「主題追蹤」的欄位。如果選擇追蹤一個主題,例如「恐怖片」,將會出現一個專屬動態塗鴉牆,並寫明消息來源是哪些粉絲頁。這些來源將不會考慮用戶的個別喜好,而是收錄所有有關的貼文。
(翻攝自TechCrunch)
可以想像,如果這個功能放在較有爭議的議題,比如「年金改革」、「大巨蛋」或關於全球的「恐怖主義」、「移民政策」,將會多麼挑戰用戶的意識形態!這個功能可以讓用戶在同一個議題上看到不同觀點、逆向思考、屏除偏見,更能訓練分辨消息可信度的能力,而不是被風向帶著走。不過,《TechCrunch》也發現,目前Facebook所設立的主題中,似乎暫時避開了這些爭議性話題。
Facebook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表示,Facebook的目標是希望人們可以看到更完整的議題全貌,而不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不過Facebook必須小心翼翼地往這個目標邁進,畢竟用戶也有可能完全排斥相反的觀點。因此,祖克柏認為應該在主題內收復一系列的正反觀點,讓用戶在思考後得到結論。
在《TechCrunch》發佈新聞的時候,臺灣版的Facebook應用程式還沒有測試或開放這項功能,Facebook將會依據測試階段的用戶反應,決定要不要將「主題追蹤」加入正式功能。
消息來源:TechCrunch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