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院新技術!下游地區提早預警洪水災害 - 匯流新聞網

LIFE

國研院新技術!下游地區提早預警洪水災害
國研院新技術!下游地區提早預警洪水災害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綜合報導

極端氣候已成世界各地常態,台灣由於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河川陡峭流急,加上地狹人稠的關係,有颱風時淹水情形就會很嚴重,有時只是午後雷陣雨也會因下游水位暴漲導致災情出現,國家實驗研究院與經濟部合作發展的「即時流量自動化推估技術」可望解決洪水帶來的災害問題。

國研院累積了4年、超過9000萬筆的觀測資料,這項技術可提前1小時以上(河川流域更長則可提早5~6小時)預估下游的水位變化,準確率超過9成。

《蘋果日報》報導,颱洪中心水文技術組副組長王毓麒表示,過去四年在宜蘭河流域、高雄典寶溪排水集水區兩個「試驗流域」收集了21場颱洪事件與18場觀測資料,累積超過9000萬筆。

根據《科技新報》報導,試驗流域意義重大之處在於透過詳實記錄台灣特殊的水文狀況,應用巨量資料探勘技術,發展台灣防災減災的關鍵技術。

王毓麒表示,「即時流量自動化推估技術」使用「聲波都卜勒流速剖面儀」先實際測量河川上游流量,透過微波雷達表面流速儀、雷達波水位儀進行比對,推估出河川流量後,套入電腦模式,就可預測下游的水位變化,此技術與傳統方法相比,流量推估值的差異,將可從28 m3/sec降為2 m3/sec,大幅降低誤差,準確率可達9成。

《自由時報》報導,目前這項新技術僅在小流域的河川試驗,預計最快5年內,就可將此模式套用到較長河川如高屏溪、濁水溪等。

可以確定的是,未來這項技術將應用於防災、減災上,可望協助政府單位以及民眾提早因應即將到來的洪水災害,做出準備,並將人財損失降至最低。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