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安寧論壇 提高簽署ACP比例維護患者權益 - 匯流新聞網

LIFE

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安寧論壇 提高簽署ACP比例維護患者權益
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安寧論壇  提高簽署ACP比例維護患者權益

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安寧論壇 提高簽署ACP比例維護患者權益 9

匯流新聞網記者羅驊鋒 / 台北報導

台灣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且趨近國人十大死因。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症安寧緩和醫療實務論壇,邀請失智及安寧領域專家學者、專業組織參與討論,如何為台灣的失智症患者提供善生善終的安寧緩和照顧服務,更邀請英國倫敦大學、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及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學者分享安寧緩和研究成果,以作為未來參考依據。

台灣失智症的安寧照護仍在摸索階段,協會希望藉由各方專家、學者或有相關失智照顧經驗的家屬,分享照顧患者時所面臨的狀況和問題。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指出,該協會成立已20年,目前台灣失智症患者有31萬人,平均74人就有1人患有失智症,平均每年就有至少1萬人確診失智症。

為體會家屬心境,協會也特別安排家屬聯誼會榮譽會長周貞利和輕度失智者白婉芝分享其心路歷程。在論壇上,綜合海外學者論點,失智症已成為全球性議題,數據指出,從1990年至2016年間,失智患者比例增加150%,隨著死亡人數增加,失智安寧照護已成重要指標,學者認為,政府單位提供補助及政策鼓勵,不僅改善安寧照護品質,也會提高民眾使用意願。

周貞利建議全家一起認識失智症,並共同規畫最後一哩路。她指出,當時家人已認知到爸爸大腦嚴重受損,失去與外界連結的能力,因此決定在家為爸爸送終,也不採取管灌、送醫院急救。在爸爸離世前,全家為爸爸提供舒適照顧,在專業指導下熱敷按摩、定時翻身、餵水餵食、吸蒸氣、拍痰按摩和爸爸說話,最後爸爸在親人的陪同下,帶著笑容離開人世。

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失智安寧論壇 提高簽署ACP比例維護患者權益 11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秘書長彭仁奎綜合美國、以色列及荷蘭數據後指出,西方國家的醫療體系受到宗教、人權影響下,各國對於失智症的病人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他建議在參考國外安寧照護的案例同時,也應依據本土的醫療體系或親屬的需求,發展出具有台灣特色的安寧緩和照護服務。

近來入住長照機構的患者多且年齡層有趨高情勢,花蓮慈濟醫院緩和醫療科暨心蓮病房主任謝至鎠指出,患者會出現身體衰弱、慢性病及不適症狀,因此許多患者在臨終階段被轉至醫院卻無法接受安寧療護,原因有三,一為無法預測失智症患者善終時間、二則長照機構團隊較少接受安寧療護相關教育、及最後是機構缺乏安寧照護政策及臨床指引。

高雄醫學大學醫師陳炳仁表示,失智症病程長且無法預估患者的存活時程,往往在無法得知的狀況下,會造成患者和親屬的心理負擔和創傷。他說,醫院或長照機構須在教育訓練、政府給付、科技和藥物設備面向齊力下,才能有效推動安寧緩和療護,同時他也建議健保署修改目前失智安寧的收案條件,以符合實際的需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透露,要維護極重度失智症患者的生命尊嚴,首要提高失智症患者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的比例,透過及早診斷了解醫療資訊,讓患者在自主情況下為自身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服務,但仍需持續追蹤患者的狀況,協助預防延緩疾病退化,是後續持續照護的關鍵。

圖片來源:Unsplash、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失智照顧訓練不足 台灣失智症協會籲政府強化人員素質

「安寧病房」心理壓力大 白婉芝:安寧緩和中心更具親和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