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在全球晶片戰爭逐漸升溫之際,AI 領域的主導權成為美中競爭的焦點,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特別是台積電,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近日,《晶片戰爭》作者、國際史學者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於天下經濟論壇中指出,全球晶片戰爭尚處於初期階段,但其對台灣經濟地位及國際影響力的深遠影響已然顯現。
米勒表示,人工智慧(AI)的發展主要依賴高效能運算硬體(如 GPU)提供的運算能力,而非僅僅依靠數據或演算法。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NVIDIA 和台積電等 GPU 供應商可能因市場集中度過高而面臨反壟斷審查風險。
此外,美國近期加強對中國獲得先進晶片的限制,已對中國的 AI 發展能力產生顯著壓制效果。同時,台灣的 GPU 伺服器出口持續增長,不僅進一步提升了經濟地位,也增加了與美國在政治與經濟上的互動與依賴。然而,米勒警告,美國未來可能透過關稅政策影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為台灣帶來不確定性。
米勒提到,AI 技術目前正面臨效益遞減的瓶頸,傳統依賴大量數據和運算能力的方法可能不再適用。未來的 AI 發展將需要尋找創新方式,以提高訓練效率並突破技術限制。
美台商業協會主席、前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亦於論壇中表示,台灣透過台積電赴美投資興建 3 座晶圓廠,不僅有助於增強台灣的國際地位與安全,也為美國創造高薪就業機會並穩定供應鏈。
柯拉克同時指出,科技的發展已不僅是經濟議題,而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在全球值得信賴的技術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可透過卓越的製造能力與創新合作,成為全球可信賴的貿易夥伴,拓展國際機會。
隨著全球晶片戰爭升級,台灣須在提升半導體技術領先地位的同時,應對可能的政治與經濟挑戰。在美中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台灣有機會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和推動技術創新,塑造自身未來,成為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關鍵玩家。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賴清德稱國家預算被砍成「無油可動的車」 民眾黨:不會開車就換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