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綜合報導
2017年全球三大消費性電子展之一CES即將在1月5日至8日登場,根據Market Watch統計,屆時的亮點將由虛擬實境(VR)、自駕車、人工智慧(AI)、穿戴裝置、物聯網(IoT)主導。
除了「電視」依然會在展場出現,無人車等汽車技術、無人機、VR眼鏡都是亮點。電視是CES上必會出現的一項產品,主題將(再次)落在4K與HDR上,包括三星、LG、SONY、Panasonic都將參戰,展示其最新的顯示器,另外像是Hisense、TCL、LeEco以及其他公司也都將參展。
LG和SONY都可能會展出OLED電視,三星鍾情的曲面螢幕電視也有可能會出現,消費者們可以好好期待Panasonic與其他公司推出的新一代電視。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匯流新聞網:〈Panasonic推出透明電視可當櫥窗玻璃門〉
匯流新聞網:〈SONY推出100吋4K大電視Z9D!〉
自駕車也將會是CES 2017一大亮點,超過20%的秀場將貢獻給汽車科技,與自駕車有關的展示間會多達10場,較去年增加了42%,到時NXP Semiconductor、Nvidia、Mobileye、本田汽車(Honda)與 Delphi 都會展示其自駕科技。
匯流新聞網:〈阿斯拉來了?本田「有情感」的自駕車明年亮相〉
匯流新聞網:〈本田與Google自駕車公司Waymo正式協商合作〉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Uber已經在某些城市中進行了自駕車測試,2017年我們將與自駕車的未來更加接近,就像我們的房屋已經越來越常連接到互聯網,汽車也是同樣的,越來越多自駕車輛也都配備了新的連接方式共享或接收路況數據。
匯流新聞網:〈車子能夠「對話」?來看看屬於汽車之間的通訊軟體V2V〉
而2016雖是VR元年,但也因為剛起步,表現並沒有如預期的那般好,這樣的情況在2017年就會有所改變,《Market Watch》指出,2017年CES將會是史上最大的虛擬實境(VR)科技展,預計會有超過70家企業共同參與展出,比去年增加近50%,而擴增實境(AR)同樣也會有所增加,展示場地比去年大增將近一倍至8500平方公尺,包括Google母公司Alphabet都會秀出自家最新產品。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擴增實境(AR)多年來都是CES上的寵兒,今年也不例外,像是眾人非常期待的微軟HoloLens,即使近幾年不會真正進入市場,但消費者肯定會有很大的興趣。
匯流新聞網:〈微軟發表會: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明年春免費更新〉
匯流新聞網:〈Intel攜手微軟 不再錯過VR〉
人工智慧(AI)近年來發展迅速,每每有AI的消息,無非就是AI又在某個領域做出突破或者又再次超越人類。而AI到了2017年,有望從Facebook等大廠推出聊天機器人開始,進一步推進汽車、無人機、物聯網、健康照護、農業等領域,原本由人類操控的複雜任務,將都交給強大的機器人負責。
LG更是公告稱其將會在CES 2017上展示先進的機器人技術,LG表示,人工智慧將會是本業CES大會上的一大主題,LG將會在會場上展示三種人工智慧產品,包括內建智慧助理的揚聲機器人(類似於亞馬遜Echo)、聽命行事的智慧割草機和服務於公共場所(酒店、機場)提供商業用途、有助於改善旅行體驗的機器人。
匯流新聞網:〈不落人後!LINE也推聊天機器人〉
匯流新聞網:〈未來機器人替人類工作,那麼人類將如何生活?〉
2016年穿戴裝置表現不佳,就連作為穿戴裝置龍頭的Apple Watch在去年銷量也暴跌,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調查,可穿戴裝置既時髦又具科技感,不少人因此買來嘗鮮,但新鮮感消失後,許多可穿戴裝置也因此遭到使用者拋棄。數據顯示,智慧型手錶的棄用率約29%。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不過以健身為基礎功能的穿戴裝置出貨量卻是呈現雙位數成長,代表這塊市場仍值得開發,2017年赴CES參展的業者也倍增至82家,新的一年穿戴裝置將專注於醫療相關領域,預期未來四年的醫療穿戴裝置有望大增3倍至7000萬台。
﹡CES小百科:
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是知名國際性電子產品和科技的貿易展覽會,每年1月於美國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舉行,展覽期間通常舉行多場產品預覽會、新品發表會,不開放一般民眾入場。
CES與日本最先端電子資訊高科技綜合展CEATEC JAPAN、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IFA Berlin Show並列全球三大消費性電子展。
消息來源:
[ Market Watch ]:The 5 tech trends that will dominate CES and 2017
[ THE VERGE ]:CES 2017:WHAT TO EXPECT AT THE BIGGEST TECH TRADE SHOW OF THE YEAR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www.shutterstock.com